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DB44/157-200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毛竹低产林改造的指标要求和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材用毛竹林、笋材两用毛竹林及笋用毛竹林的生产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LY/T1059-1992 毛竹林丰产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立竹 指竹子从长出竹叶开始至砍伐前的整个生长阶段。 3.2 立竹度 指单位面积上生长竹子的数量,用“株/公顷”表示。 3.3 竹鞭 指散生竹的地下茎,像鞭子一样横向延伸,每段有节,每节具一芽,交错两侧排列,竹鞭上的芽可以发育为笋,长成竹子,也可以发育成新的竹鞭。 3.4 退笋 指不能长成竹子的竹笋。 3.5 立竹大小 指立竹个体的大小,用立竹胸径表示,单位“厘米”。立竹胸径是指从立竹地面至130厘米高处竹杆的直径。 3.6 平均胸径 指单位面积上立竹的平均胸径(直径)。 3.7 立竹年龄 指单株立竹生长的时间,用“年” 或“度”(2年为1度)表示。 3.8 林龄结构 指竹林内各年龄竹株所占的百分比。 3.9 叶面积指数 指单位面积上竹株叶片面积总和与竹林面积之比值。 叶面积指数= 3.10 整齐度 是指竹林中竹株大小差异程度。竹林中竹株大小的整齐度可用数量来表示,即根据平均胸径和平均胸径的标准差的比值来表示,比值越大表明整齐度越高。 平均胸径标准差 竹林整齐度 3.11 毛竹低产林 指每公顷生长毛竹在1800株以下(或年产竹子在3000公斤以下)。 3.12 劈山(樵园) 将竹林内杂草灌木用刀劈或用镰刈散铺在林地上,称为劈山。 3.13 垦复 对竹林地全面翻土,深度约30厘米左右,除去土中石块、树头和树根等,将表土翻入底层,底土翻到表面,以改善竹林生长环境。 3.14 钩梢 将活立竹带枝叶的梢部砍去称为钩梢。 4 改造指标要求 通过连续三年的改造,使立竹度适宜,平均每年每公顷增加立竹数500株以上,平均胸径比未改造前增加2.0厘米以上,逐步达到生长均匀整齐,林龄结构合理,6年生以下立竹占75%,6年生以上立竹占25%,竹林叶面积指数要求大于5,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5 技术措施 5.1 竹林清理 将竹林中低值乔木、灌木和对毛竹生长有妨碍的“霸王树”清除掉,适当保留价值高或对林地肥力维护效果好的落叶阔叶树,每亩均匀保留5株左右,给竹林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能更多地承受阳光雨露和利用林地,提高竹林产量。 5.2 劈山松土 每年六、七月间,将竹林内杂草灌木用刀劈或镰刀刈倒,平铺在地面使其自然腐烂,为竹鞭生长提供养分。结合劈山进行松土,深度5—10厘米,减少病虫寄生场所,为毛竹生长提供良好生长条件。 5.3 垦复 5.3.1 全垦 在平地和缓坡地进行全垦,深度约30厘米左右,将林地中树蔸、竹伐蔸和老竹鞭挖除,为竹鞭孕笋长竹创造一个疏松的空间。 5.3.2 带垦 在坡度25度—30度的山地,宜采取环山带状轮流整地,带宽8—10米,除去土中石块、树头和树根等。 5.3.3 块状垦复 坡度30度以上的陡坡地带和在有林地上套种毛竹的,不宜全垦或带垦,应进行块状整地。 5.3.4 垦复时间 根据竹林立地条件,一般每逢小年进行一次除杂、垦复,时间宜在6—9月进行。 5.4 施肥 5.4.1 施肥可以补充养分,改良土壤,保温防冻,使笋多竹大。毛竹林施肥以农家肥(冬季使用)或 速效化肥(夏季使用)为主。每公顷一次性施尿素150-225公斤和过磷酸钙45-75公斤,或施复合肥375公斤。在有些地方如能恰当安排农事季节和劳动力比较充裕的情况下,也可施季节肥,即9-10月施孕笋肥,施肥量占全年1/2或2/3,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施发笋肥,施肥量占全年1/2或1/3。 5.4.2 施肥方式可采用株施或沟施,株施即在距立竹基部40—50厘米处的坡地上部开深15厘米左右的半月形沟,施肥后随之复土。沟施在竹林内每隔2-3米开一水平沟,深20-30厘米,将肥料施入后复土填平。 5.5 留笋养竹 5.5.1 竹林中出土的竹笋,其大小及生长强弱差别较明显,在生产上应选留粗壮的竹笋育竹,对细弱竹笋和退笋及时挖去,以培育壮笋和减少养分消耗。 5.5.2 由于竹笋出土时间不一致,一般初期出土(3月下旬)数量少质量高,中期(4月上旬)出土数量多,质量也好,后期(4月下旬)出土数量少、质量差。一般应选留前期及中期出土的粗壮竹笋,对弱小的、过密的及后期出土的竹笋要及时疏除。疏笋数量要根据竹林发育情况确定,由技术人员或富有经验的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