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一种新的MIMO系统 自适应调制算法 报告人∶郑国强 2004.12.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 主要内容 1. MIMO系统 2. 链路自适应技术 3. MIMO链路自适应技术及问题 4. 新的自适应算法的理论依据 5. 算法流程 6.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7.结论及问题 1. MIMO系统的基本原理 MIMO技术的核心思想: 是信号的空间-时间联合处理,将数字信号固有的时间纬度与多个空间分离天线带来的空间维度联合起来。有效的利用无线链路中的随机衰落和延迟扩展来成倍地提高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 2.链路自适应技术 自适应技术的基本思想 无线通信环境的特点 非自适应系统存在的问题 基于信道质量的自适应传输----链路自适应(LA) 链路自适应中的关键环节 由矩阵的奇异值(SVD)分解理论:任何一个MRXMT的矩阵H可以分解为: 这里,Λ是非负对角矩阵;U和V为酉矩阵,即满足UUH=IMR,VVH=IMT (2) 在标准的MIMO系统链路自适应方法中,利用矩阵奇异值(SVD)分解的方法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 在发射端必须准确的知道矩阵V和信道的衰减,这 就意味着需要通过反向信道传输大量的附加信息; · 把发射端信号矢量X和矩阵V左乘增加了传输信号的 峰均比PAPR,所以,信号对由高功率放大器所引入 的非线性失真非常敏感; · 尽管接收机端可能有最新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但在 信号检测过程中所用的CSI必须和在发射端原来使用 的相同; 4.新的自适应算法的理论依据 条件:针对单用户的MIMO系统,且信道为平衰落 的准静态无线信道。 分析: 令 则有: 矩阵H的逆矩阵 由 得到: 根据上式,第i个发射天线所发射的信号的估计值可以表示为: 估计值由于受到来自 个接收天线的加性噪声的影响而产生失真。假如在所有接收机上产生的噪声相同,平均噪声功率为 N0。 第i个发射天线的信噪比为: 这里Pi是发射端第i个发射天线的信号功率; 取决于发射天线的信号功率及接收机的实现 第二项取决于信道的特性 5.算法流程 不同的调制模式之间切换门限的确定 功率分配 根据注水原理的最佳自适应功率分配:在平均发射功率受限的条件下,当信道状态好时,增大发射功率;而当信道质量下降时,发射功率随之减小。问题:系统的不稳定性。 根据文献[3],如果率为连续可变的,则功率控制为信道容量所带来的增益可以忽略;但实际的调制方式所提供的率都是离散的,此时,功率控制就尤为重要,需要功率控制来填补离散的率间的空隙,功率控制可以使频谱效率提高0.5bit. 满足传输要求? 目标BER或系统平均通过量 功率分配 计算SNRi 选择编码 调制方式 删除具有最低SNR的天线 计算新的 信道矩阵 编码调制模式,功率分配 模式切换 门限计算 信道矩阵H 6.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4发射和4接收天线的系统。可选择的调制方式有十种:BPSK、QPSK、8-QAM、16-QAM、32QAM、64QAM、128QAM、256-QAM、512QAM、1024QAM。四种目标误码率分别为 不同目标误码率下的系统吞吐量 MIMO系统吞吐量的概率分布 * * * * * N is the number of users n(t) is an AWGN process with two-sided PSD No/2 s_k(t) is the signal of user k at the receiver. Pk is the received power of user k. L is the number of bits per frame. bk(i) is the sequence of bits. ak(t) is the signature sequence of user k. T is the bit period. Tau_k is the time delay of user k (this accounts for asynchronism in the system), and Phi_k is the phase of user k (note we use complex baseband notation). For CDMA, each user in the cell has a different spreading code. For TDMA the users of interest (desi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pptx VIP
- 《线性代数》(陈建龙等)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ppt VIP
- 2025年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docx
- 城市快速路系统工程冬季施工方案.pdf VIP
- 施耐德_ELAU PacDrive-3-故障代码.pdf VIP
- 2025年重庆市《安全员》C3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pdf VIP
- 模型试验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pdf VIP
- 掘进与支护(第二版)课件:煤巷、半煤岩巷及特殊掘巷法.pptx
- 基于AHP-熵权法的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策略优化研究.pdf VIP
- 基于BIM技术的独立学院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