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导学案导学案.docxVIP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导学案导学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 标 导 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字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1、搜集文献材料和图片,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2、结合江南的开发和两宋之际的战乱环境,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结合辽宋夏金元时期科举制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从“历史解释”认识当进社会的变化 。 【课前预习案】 【自主学习】(要求:认真填写学案,并结合学案提要在课本上标注)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成就突出 (1)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 (3)边疆开发: (4)人口增长: 2、手工业的发展 部门 概况 地位或作用 制瓷业 矿冶业 印刷业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一)、商业的发展 1、表现:(1)市场 (2) 货币 (3)外贸 2、原因: (二)城市的兴盛 三、经济重心南移 1、过程 (1)北宋 (2)南宋 (3) 元朝 2、影响: 四、社会的变化 1、门第观念的淡化: 2、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放松: 【深化拓展】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发展潜力巨大; (3)政府政策鼓励,重视水利兴修; (4)南方自然条件好,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5)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宋等朝代)。 2、重心南移的明显特征 (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 (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 (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4) 由北向南、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预习检测】 1.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这种现象说明(  )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2.下面是南宋时期南海“华光礁1号”沉船中排列密集的部分外销瓷器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 A.宋代航海技术落后 B.南海是中国固有领土 C.宋代制瓷技术高超 D.瓷器贸易有利可图 3.小明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C.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 D.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5.唐代上流社会家庭喜欢从世家旧族中选择儿媳。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选择儿媳的首选,“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蔡襄语)。这反映出宋代(  ) A.四民平等关系的确立 B.门阀贵族势力的没落 C.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D.理学的社会影响减弱 【课中探究案】 主题一 两宋的农业与商业的发展 材料一 两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这里的人们也比较多地吃上了稻米。宋高宗时,北方人大量南迁,他们爱吃面食,麦价上涨,酿酒和马料也需要麦子,这些因素刺激了人们对麦子的种植,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种上麦子。此外,丘陵、山地还种上了北方传入的粟、豆等。北宋从印度洋半岛引进称作“西天绿豆”的优良绿豆品种,原产西域的西瓜在北方较多栽种,并传入南方。两宋时期,还培育出豆芽和韭黄。 ——摘编自常建华《社会生活的历史学》 材料二:(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物种交流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的“市”与唐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主题二 经济重心南移及其影响 史料一 西汉至北宋南方人口的变迁: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唐代 3 920 415

文档评论(0)

gl5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