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节 代词的发展 一、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 “吾、我、卬、余(予)、台(音怡)、朕”等。 2、第二人称: “汝(女)、尔、若、乃、而、戎”等。 上古人称代词的三个系 (1)N系 Na Nai NaN 吾 我 卬 (2)d系 dia diE diEm 余,予 台 朕 (3)n系 ¤ia ¤iai ¤iak nE乃 汝 尔 若 ¤iE 而 ¤iwEm戎 上古汉语的“其、之、厥” 天用勦绝其命。 [上帝因而要灭绝他] (书经·甘誓) 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书经·皋陶谟) 今时既坠厥命。(书经·召告) [坠,丧失,败坏] 上古没有第三人称代词的理由 ①在上古汉语中,该用第三人称的地方,一般采用重复使用名词,或者省略代名词而使人自然地领会其意义的方法。 其例: 齐侯以文姜妻郑太子忽,太子忽辞。(左传·桓公六年) (公)射其左,[其左]越于车下,(公)射其右,[其右]毙于车中。(左传·成公二年) ②“彼、夫、其、之”是指示代词。在作主语的时候,四个词中只能用“彼”。它是和“此”相对应的指示代词。 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 (孟子·滕文公) 补充:现代汉语方言的证据 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诸方言几乎都继承上古的“我”和“汝(女)或尔”。 第三人称代词各方言有差异,常见的“他、渠、伊”,大约都在中古时代产生,它们的来源不一样 。 人称代词古今比较特点 以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和古代汉语相比较,则现代汉语有第三人称代词、复数(包括包括式和排除式),以及尊称。而在古代汉语中可以说是没有这些的。 (二)中古时期和近代时期 1、第一人称 (1)我:上古保留下来的。 (2)侬:南北朝出现的方言词。 (3)俺:=我们的合音字,出现于宋代,现为北方话方言词。表示复数,也有用作单数的。 (4)偺:=咱们的合音字,出现于元代,现为北方话方言词。表示复数,也有用作单数的。 2、第二人称 (1)女(汝)、尔:上古的第二人称代词到中古仅剩下了两个,即“女、尔”。 (2)你 《广韵》:“乃里切,秦呼傍人之称”,似乎是唐代产生的一个词。其实“你”是 “爾”字古音保存在口语里(¤jai→ ¤jA→ ¤jE→ni)。 ( 3)您 您=“你们”的合音字,出现于宋代。表示复数,也有用作单数的。 3、第三人称 (重点) (1)他:中古产生了专用的第三人称代词“他”。 语源:本作“它”,是“蛇”的意思。《说文》:“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 语意: 通常是“别的”的意思,可以指事物 。 例如: 《诗经·鄘风》:之死矢靡它! 《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后人引作“他山”) 《孟子·梁惠王下》:王顾左右而言他。 又可以指人,例如 : 《诗经·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夺之。 《诗经·郑风》: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语义发展结论: 以上这种指人的“他”还不是第三人称代词,但第三人称代词就是从它直接变来的。 时限:“他”发展为第三人称代词可靠的时间上限应是唐代。 确凿例子始见于唐代。 例如: 他亦知有李十郎名字。 (霍小玉传) [“他”指霍小玉,用作主语] 直欲危他性命。(燕子赋。P2653) [“他”指雀,用作修饰语] [玄宗]谓肃宗曰:“汝不及他。”谓代宗曰:“汝亦不及他。” (刘宾客嘉话录) [“他”指德宗,用作宾语] 注意: 现代“他”分别写作“他”“她”牠”“它”,这不过是在民国以后的事,是所谓的欧化语法。 (2)伊 南北朝出现。据王力《汉语史稿》(267页),“伊”字大约起源於第四世纪到第五世纪,唐代继续使用着 。 例如: 恢乃云:“羊邓是世婚,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不能复与谢裒(póu)儿婚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