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题讨论: 总结: 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由穿行三峡想到第一个穿行三峡的人,想到远古许许多多“第一个”,想到时代需要无数敢于开天辟地、开拓前进的“第一个”。正是有“第一个”排除万难,历史才“昂然向前”,“第一个”即历史的“首创者” 作者热情讴歌了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期望人们发扬这种精神、开拓进取,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关于联想: 定义:写作中的联想是有明确目的的,有由此及彼的清晰过程,能反映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的心理活动过程。 方式:同向联想: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间进行反向联想:在相反的事物之间进行。 现实 开端 过万重山(三峡):险、雄、奇 惊心动魄、喜悦平和 远古 发展 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时间→工具→压力 历史上 扩展 现实 升华 未来 延伸 未来人们崇敬“第一个” 结尾 漫想 “新三峡”需要无数“第一个” 主旨:赞颂“第一个”精神 思路:历史上若干个“第一个” 知识回顾Knowledge Review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李白 作 者:刘 征 漫想: 过万重山漫想: 随意、不受约束地畅想。 作者的“漫想”并不是毫无拘束漫无目的,而是围绕着“过万重山”所引发,是有起点、过程和终点的。 文章写的是三峡的观感,为何题目叫“过万重山”? “过万重山”是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轻舟已过万重山”引用过来的。文章不用“三峡”而取“万重山”之意,目的是突出三峡山势险峻,万山重重的特点,为下文隐喻经历千难万险设下一个伏笔。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以其险峻的地形 、绮丽的风光 、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称著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它西起四川省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南津关, 全长约204千米。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 滔滔江水如万马奔腾, 咆哮东去,惊涛拍岸,气势磅礡。 又称夔峡 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全长8公里,在三段峡谷中,它最短,最狭,最险,气势和景色也最为雄奇壮观。其“雄”首先是山势之雄。游人进入峡中,但见两岸险峰上悬下削,如斧劈刀削而成,恰似一扇屋门,紧锁长江。山似拔地来,峰若刺天去。峡中主要山峰,有的高达1500米。瞿塘峡中河道狭窄,河宽不过百余米。最窄处仅几十米,这使两岸峭壁相逼甚近,更增几分雄气。 巫峡以巫山得名。它幽深秀丽,千姿百态,以俊秀著称天下。峡谷内长年云遮雾绕,细雨蒙蒙,及易形成巫山云雨的奇妙景观。谷深峡长,奇峰突兀,江流曲折,百转千回,船行其间,宛若进入奇丽的画廊,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叹为观止。 神女峰在长江北岸。 巫峡的江水绕着她转了 一个大弯,才依依不舍地向东流去。 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长70公里,其特点是滩多水急。其中的泄滩、青滩、崆岭滩,为三峡著名的三大险滩。 屈原纪念馆 屈原塑像 昭君故里 昭君塑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夔门(kuí) 耸峙(zhì) 欹侧(qī) 无恙(yàng) 抟(tuán) 坼(chè) 燧(suì ) 翎(líng) 端倪(nì) 啃噬(shì) 追溯(sù) 语音朗读: 找出文中作者展开联想的语句,梳理文章的总体思路。 整体感知 以夔门为起点,由万重山的奇险,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想象他当年遇到的种种困难,追溯上去,进而想到远古许许多多“第一个”,时间再往未来推移,想到千百年后人们也将对我们的精神表示崇敬。最后以船过三峡为思路的终点,表达阅尽险峻之后的喜悦。 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下,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 ↓ 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一延展开去。 再想下去。 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 千百年后,假如三峡无恙,也还会有人从此穿过。 船已经穿过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 ↓ ↓ ↓ 课文的整体思路: 第一部分(1--2),描写三峡奇险的景象。 第二部分(3--9),“漫想”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第三部分(10--13),由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想到无数“第一个人”,想到人类向前发展的历史。 第四部分(14--15),文章的结尾,以“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呼应开头,是漫想的终点。 1、作者引起漫想的起点和终点在何处? 以夔门为起点,以船过三峡为思路终点。 作者 是在什么情形下开始漫想的? 神往之情 面对三峡奇景 2、面对三峡怎样的“奇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