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农业大学
课题论文研究计划书
题 目:47份色素辣椒F1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
姓 名: 许建鹏
学 院: 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 园艺
学 号: 2013110264
指导教师: 杨洪强
2014年 1 月 15 日
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等)
辣椒品种资源是发展辣椒生产和开展辣椒育种的物质基础, 因此对辣椒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倍受重视。进行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对于鉴别特异种质、确定核心亲本、提高遗传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外也有人利用不同材料对辣椒进行过一些性状间的相关分析,但与其他作物相比,对于辣椒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且涉及的性状较少,在国内辣椒性状相关的研究则更少。聚类分析可将一批样品或变量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进行分类 。产量作为品种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育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辣椒的产量空间构成进行分析,寻找一个较为合理的产量株型,有利于在早期快速评估品种资源的产量特性。
二、国内外同类研究或同类设计的概况综述(在充分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主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
辣椒品种资源是发展辣椒生产和开展辣椒育种的物质基础[1-3] , 因此对辣椒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倍受重视。世界各国辣椒育种工作的重点放在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创新方面。美国、法国、荷兰等发达国家从20 世纪40 年代起就开始甜椒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抗病研究,韩国、日本的辣椒育种和抗病研究都要早于我国[4]。古巴的辣椒育种已成功选育出具有较高农艺学价值,
含一系列高抗病因子的多抗体系[5]。
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确定的辣椒栽培种有5个, 即C. annuum C. chinense C. frutescens C.baccatum 和C. pubecens[6]。其中C. annuum 是分化最多、栽培最广泛的一个种。我国辣椒种质资源分属于C. annuum 和C. f rutescens 两个种[7]。我国几乎所有的栽培种包括甜椒、辣椒、朝天椒、簇生椒等都属于C. annuum。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便开始进行全国辣椒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至80年代末已收集种质资源2000多份[8]。
我国辣椒产业发展要依靠优质品种作基础,目前辣椒育种的主要难点是要同时兼顾多基因抗性和优良农艺性状及品质,辣椒育种从以抗病高产为主要目标转入以改善品质为主要目标[9]。
近年来,国外也有人利用不同材料对辣椒进行过一些性状间的相关分析[10-11],但与其他作物相比对于辣椒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且涉及的性状较少,在国内辣椒性状相关的研究则更少[12]。
为了了解辣椒种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种植资源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基本的参考依据,本试验对47份辣椒杂种一代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再分析各类群性状的遗传变异大小以及类群特征,为辣椒育种寻找优育亲本。
[1] 邹学校.辣椒遗传育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唐秀胜.广西冬种辣椒新品种筛选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6):731—736.
[3] 张会敏,谢玲,胡碧波,等.天等1号辣椒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7,38(1):16—20.
[4] 联三省,陈斌,刘立功,等.我国椒类品种研发面临国外种子公司激烈竞争的态势及对策[J].辣椒杂志,2004,2(2):37-39.
[5] T.Depestre. 古巴的辣椒育种[J].辣椒杂志,2006,4(4):42-44.
[6] 方荣,陈学军,缪南生,等.辣椒遗传资源与分子育种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4,16(3):55-61.
[7] 庄灿然,吕金殿,梁耀琦.中国干制辣椒[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
[8] 王述彬,袁希汉,邹学校,等.中国辣椒优异种质资源评价[J].江苏农业学报,2001,17(4):244-247.
[10] 何晓鸣,王鸣.辣椒若干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88,(4):90-94.
[9] 须海丽.辣椒品质育种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4(2):34-37.
[11]Depestre E.Phenotypic correlation in sweet pepper. 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