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度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docx

2017-2018年度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1 1页 第 =page 2 2页,共 =sectionpages 2 2页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90.0分) 要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来自(  ) A. 文献记载 B. 口头传说 C. 考古发掘 D. 主观猜测 北京人采用打制的方法,制作不同类型的石器,这种石器被称为(  ) A. 旧石器 B. 新石器 C. 磨制石器 D. 切割石器 下列生产方式,属于北京人的是(  ) A. 炼铁、制陶 B. 纺织、建筑 C. 畜牧、种植 D. 狩猎、采集 河姆渡、半坡遗址都是处于大河流域,主要是因为(  ) A. 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商业 B. 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 C. 土地肥沃,适宜农耕种植 D. 邻近大河,便于生活取水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这是最近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在这里发掘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竟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瓤。”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和“小米”可能是(  ) A. 干栏式房屋,稻谷 B. 半地穴式房子,粟 C. 砖木瓦房,高粱 D. 吊脚楼,玉米 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命脉。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A. 标志着中国的远古人类已逐步进入定居生活 B. 表明个体家庭和私有财产的出现 C.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D. 表明中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记载:“神农耕而作陶。”该传说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神农既会耕种又会制作陶器 B. 半坡氏族的人们能制作陶器 C. 半坡氏族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D. 原始农业的发展促使原始手工业发展 在下列哪个战役之后,炎黄两部落结成部落联盟(  ) A. 涿鹿之战 B. 牧野之战 C. 阪泉之战 D. 官渡之战 下面是炎帝、黄帝与蚩尤三个部落的发展演变历程,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下列古代传说中,重大发明创造与发明者的连线,错误的一组是(  ) A. 黄帝--建造宫殿 B. 炎帝--发明算盘 C. 嫘祖--养蚕缫丝 D. 仓颉--发明文字 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 西周、春秋 B. 春秋、战国 C. 西周、东周 D. 东周、战国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世袭。这表明什么制度遭到瓦解(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奴隶制 D. 分封制 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 A. 夏商时期 B. 西周时期 C. 春秋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以下是出土于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工具的图片,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哪种工具(  ) A. 石制工具 B. 骨制工具 C. 铁制工具 D. 铜制工具 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秦穆公 D. 楚庄王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A. 夏商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三国时期 商鞅在变法时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  ) A. 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 B. 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 C. 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 D. 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 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 齐国 B. 楚国 C. 燕国 D. 秦国 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 A. 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 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 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踢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推行县制 B.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 废井田,开阡陌 D.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

文档评论(0)

gl5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