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的报告书.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開題報告書 臺灣電視媒體災難報導的消息來源分析 ——以TVBS災難報導為例 中國傳媒大學 羅昶 指導老師:王毓莉博士 壹、研究背景 媒體在災難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重要中介因素 災難研究的重要一環 電視:當今社會最為重要的資訊傳播方式 電視媒體傳播快、覆蓋廣、聲畫同步的傳播特點使其在災害報導中“為民所用”,在社會危機管理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 社會危機管理系統中,普通民衆、政府機構與媒體在災難事件中的溝通與互動 政府往往在災難事件中發出最權威、最準確的聲音,但這種聲音是否被媒體聽見,並經由媒體傳遞給民衆,直接影響到災難事件中的危機管理效果。 貳、研究目的 一,分析臺灣電視媒體災難報導的消息來源類型,瞭解災難報導消息來源的個性特徵; 二,瞭解電視媒體在災難報導中及非災難時期與信息來源間互動的模式; 三,總結電視媒體選擇不同消息來源的標準; 四,分析消息來源的不同對災難報導產制、内容帶來的影響; 五,分析在災難事件中政府作爲消息來源與媒體期待間的差距,由此審視媒體、政府、民衆在災難事件情境下的溝通與傳播策略。 叁、文獻探討 一、災難事件界定 「災難是一個發生於特定時空的社會事件,對社會或該社會的某一自足(self-sufficient)區域造成嚴重損壞,招致人員及物質損失,以致社會結構瓦解,無法完成重要功能或工作」。 ——社會學者S. Fritz 災難事件的分類: 自然事件(natural hazards;如地震、水災、暴風雨、雪崩、旱災、土石流等) 人為危機(man-made crisis;如墜機、爆炸、陷落、核能輻射外洩等) 災難研究有其重要性,乃因相關事件影響重大,極易吸引閱聽眾重視,形成在某一特定時空中眾所關注的社會集體性記憶之一。 一般而言,「災難規模愈大,發生愈形突然,媒體報導的幅度愈大,也愈易引起民眾(尤其災民)關注與討論」,有時甚至引起社會大眾之「情緒反應(emotional response)」或「情緒激動(emotional activation)」。 二、新聞記者與消息來源 一)消息來源對於新聞的重要性: 新聞傳遞易受到消息來源的控制,因為消息來源只提供對自己有利的消息,隱瞞不利的事實(Shoemaker,1991)。 Bell(1991:191):新聞是權威消息來源告知新聞工作的事實,亦即消息來源如果故意曲解對事件的詮釋,新聞記者通常無法辨別真假,僅能依據手上的資料加以報導。 二)消息來源的定義: Voakes(1996:586):『消息來源是一些在新聞引述中提及且可確認的個人、組織或實體』。 Sandman(1987:109):「新聞內容中所標明的事件製造者,或是在段落中說了話、可資辨認、或聲稱某項訊息者,無論有無引述」。 Gans(1979:80─81):「新聞記者觀察與訪問的社會行動者,包括在空中出現的受訪者或是在雜誌文章中被引述的人,及那些僅提供背景或提議故事題材者。」 Shoemaker&Reese(1991:147─8):「消息來源是提供資訊給媒體組織用以轉換為新聞報導的個人與團體,例如特殊利益團體、公關活動或是其他新聞媒體,這些資訊提供者包括社會機構如政府單位、企業團體或是廣告公司,有時是目睹事件發生的讀者,新聞記者必將這些內容經常相互矛盾的資訊串連起來,寫出或是播出正確又完整的新聞報導。」 三)消息來源的分類: Atwatr&Fico(1986)將消息來源分為「印刷文件」(官方檔案或新聞稿)、「活動來源」(如記者會)、「個人來源」(專家或政府官員)三類。 Strentz(1989)將消息來源分為「傳統」和「非傳統」兩類,傳統方式指透過採訪路線、記者會、公共資料等取得的資訊,非傳統方式則是以比較不尋常的拉近方式取得資訊,例如準確性新聞報導、少數民族團體等。 Sheomaker&Reese(1991:106─107):官方手法(如試探氣球、議會聽証),公關稿件、記者會、非即時事件(如演說、典禮),這些手法佔所有新聞發布的一半以上,佔58.2﹪,其他如背景簡報、洩密及非政府的手法等,約佔消息來的15.7﹪,記者親身採訪、訪問安排和事件佔25.8﹪。 鄭瑞城(1991:81): 「廣義的消息來源」,泛指能作為新聞素材的任何資料。這些資料是新聞工作者透過人物訪問、蒐集之文件和觀察所得,其中,人物訪問是最常運用,也是最重要的新聞來源,所以「狹義的新聞來源」單指「人物」而言。 新聞來源人物依其角色又可分為當事人(undertaker)、舉事人(promoter)與評論人(commentator), 所以在整個新聞製造過程中,消息來源人物是原始守門人(primary gateke

文档评论(0)

134****91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