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导语:5.12大地震后最不齿的画面 5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新闻“奥运圣火完成在福建龙岩的传递”。新闻当中,播出了奥运火炬手为灾区人民捐款的画面。画面中三位火炬手只有捐款的动作,手中没有拿钱。 两名通过在网上设立虚假募捐网站,从中窃取捐款人的银行卡帐号和密码的犯罪嫌疑人,5月18日下午被押解到江苏。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一)公共生活的含义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公共生活领域迅速拓展,人们的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包括公共生活中的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也在迅速发展 (二)当代社会公共生活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 社会公德亦称“公共道德”或“公德”,是“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 (二)社会公德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7、《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装有赈灾物资的车开到绵竹土门镇时遭哄抢。 这些人穿着光鲜,有车,不象灾民。 某女生因不能玩电脑游戏大骂灾民近五分钟并录制 成视频,在网上传播 美国纽约华人 社团在纽约法 拉盛图书馆门 前为四川震灾 募捐,“法轮 功”现场捣乱, 引发众怒。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2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3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主要特征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案例:石家庄特大爆炸案 法律 与道德 体现 特征 维持力量 特征 法律 与道德 特征 法律 与道德 特征 主要特点 继承性 共同性 群众性 文明 礼貌 助人 为乐 爱护 公物 保护 环境 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 遵纪守法 文明 礼貌 助人 为乐 爱护 公物 保护 环境 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 遵纪守法 文明 礼貌 助人 为乐 爱护 公物 保护 环境 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 遵纪守法 爱护环境,任重道远 (一) 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案例 天安门广场是张社会公德考卷 (二) 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一)大学生网络道 德问题的背景 (二)网络生活中的 道德规范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案例:校园贴吧,爱恨交加 指引 预测 评价 教育 法的规范作用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强制 评价 《集会游行示威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环境保护法》 法律 规范 立法目的 特色 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 引导社会成员懂法、守法,既实现自身的合法权益和自由,又不对他人的合法权益和自由造成侵害 更注重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行为的规范和保障;更注重以人为本和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依法处罚,法无明文规定不受罚 ;过罚相当 ;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 ;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 政府依法保障 ;权利义务一致 ;和平进行 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立法 目的 基本 原则 适用 范围 《环境保护法》 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 ;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立法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基本原则 立法目的 交通违法行为 7种拘留处罚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依法管理 ;以人为本、与民方便 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 立法目的 1 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