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虎形山瑶族乡简志
区域概况
虎形山瑶族乡地处隆回县西北,东南抵小沙江镇,南接麻塘山乡,西毗溆浦县葛竹坪镇、北斗溪乡和九溪江乡,北靠溆浦县沿溪乡,地域像一片枫叶,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总面积93.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2%。
(图为虎形山瑶族乡行政区划图)
解放前,称瑶山十八峒。建国初,属邵阳县四区,1950年1月至1952年4月属隆回县三区司门前辖区。1952年4月至1956年5月,属隆回县四区小沙江地区。1956年9月,虎形山瑶族乡成立。1958年底虎形山公社并入小沙江公社。1962年虎形山瑶族乡划分为虎形山、茅坳公社。1982年茅坳人民公社改为茅坳瑶族人民公社,虎形山人民公社改为虎形山瑶族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虎形山瑶族乡、茅坳瑶族乡。1995年虎形山、茅坳两乡合并为虎形山瑶族乡,辖15个村。
乡人民政府驻虎形山村,距县人民政府驻地98公里,全乡总面积93.3平方公里。辖崇木凼、富寨、虎形山、水洞坪、水栗凼、岩儿塘、白水洞、周朋、大托、铜钱坪、青山坳、茅坳、万贯冲、草原、四角田15个村,124个村民小组,255个大小院落。2014年末,全乡户籍人数15315人,4531户,其中汉族9312人,约占总人口的60%,瑶族6003 人,约占总人口的40%,非农业人口255人,约占总人口的1.67%。
该乡地处衡邵盆地向雪峰山地过渡地带,雪峰山脉东麓,地势高险,山丘起伏,平均海拔135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1℃,属典型的高寒边远山区。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度依海拔高度而异;年平均气温在11~14℃之间,海拔每升高100米,年均气温下降0.5℃;一般年份2月下旬气温5~10℃,4~8月气温15~30℃,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17.2℃,≥10℃的年活动积温仅2961~4068℃,每100米年积温差80~200℃之间,年日照时数1084小时,无霜期仅202天,有“八月飞霜雪,六月盖棉被”的隆回“小西藏”之称;年降雨量达1650毫米,雨雾日多,雨雾日长达260天,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0%,其中3~8月金银花生长盛期达85%以上。乡内主要河流是虎形山大峡谷,全程约17.8公里,起源于青山坳,经四角田、大托、周朋、白水洞四村地段,延伸至淑浦九溪江乡。源头四角田段风景秀丽,河水清悠,一眼见底,流水环绕山谷形成无数个S型。峡谷两岸全是悬崖峭壁,地势十分险要,流水形成了连接的瀑布群体,其中高15米以上的瀑布60余处,深潭80余个。
全乡总耕地面积2.69万亩,其中水田2.09万亩、旱土0.59万亩,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红薯、玉米、土豆等,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金银花、茶叶等,水果主要有雪莲果、猕猴桃等,蔬菜主要有高山白菜、萝卜以及多种瓜类和豆类,有林业用地10.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8%,植被繁多,种类齐全,杉、松、楠竹为境内主要树种,各种阔叶林间接分布。较好的生态环境,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野生畜类主要有野猪、野羊、兔、狸、獾等,禽类主要有野鸡、斑鸠、金鸡及许多种鸟雀(包括候鸟),爬行类主要有蛇、龟、蜥蜴等,家禽家兽品种繁多,有猪、黄牛、羊、兔、狗、鸡、鸭、鹅等,还有人工养殖的鸽子、鹌鹑、野鸡及野生畜类。在养殖业中尤以养本地土猪著名,是境内农民零用钱的来源,土猪年出栏1万余头。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岩等。
经济发展
全乡经济稳步发展,稳中提升。解放前,境内的经济命脉控制在封建地主手中,生产工具简陋,生产方式落后,加上兵祸匪患和自然灾害,经济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1951年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使农民分得了生产生活资料。土改后,虎形山开展农业、手工业改造,经历了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和高级农业合作社三个阶段。1958年开始,开展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强调“一大二公”,主要生产资料全部归公社、生产队所有,收缴私人锅灶,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按月发工资”。1958年9月,成立虎形山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将土地、劳力、耕牛、农具固定到生产队(称“四固定”),取消公共食堂,恢复、修改劳动定额管理,重划社员自留地,农村经济逐步恢复。1966~1975年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粮食产量逐步上升。1982年,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生产队为基础,土地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农户,包产到户,分户经营,除完成国家任务和集体提留,其他归承包户所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先后发展金银花加工厂、茶叶厂、采石场等企业十余家。2014年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该乡有个体工商户由从无到有,发展到60余个,从业人员500余人,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近2亿元。境内的草原水库、邵阳坪水库干渠基本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农村道路设施逐步竣工,金银花基地逐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