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丰富多姿的褶皱形态 灰岩中的等厚褶皱 褶皱中的轴面劈理 北京大灰厂奥陶系灰岩与白云岩互层中的不协调褶皱 背斜内弧受压,形成劈理或逆断层,中和面向外迁移 背斜顶部受拉伸,形成张裂,中和面向内移动 多层褶皱中内弧的压缩 弯流褶皱作用 二、纵弯褶皱内的应变分布型式与小型构造 中和面褶皱作用:层的切向长度变化而引起的单层弯曲 弯滑褶皱作用和弯流褶皱作用 压扁作用 弯滑作用下,当两硬层夹一软弱岩层时,则在上下硬岩层滑动的力偶作用下,使薄层软弱(韧性)层产层间小褶皱可帮助我们确定层序倒转与否及背、向斜的位置。 方法是:新岩层总是向背斜转端滑动,老岩层则向反方向滑动,先画出小褶皱的轴面,与主褶皱面所交锐角尖指示相邻居层相对滑方向,滑动方向一旦确定,根据上述原理就可推测背、向斜的位置,也就知道了岩层正常与否。 多层纵弯褶皱作用 假设四层岩石的粘度分别为:?1 ? ?2 ? ?3 ? ?4 ,那么有如下情况: 第四节 柔流褶皱作用 固态流变条件下,岩石具有高韧性和低粘度,呈类似流体的粘滞性流动?? 盐丘核部盐层的褶皱?? 冰川中冰层的流动和砾石的变形——“灯盏石”?? 肠状褶皱:高级变质岩、混合岩中常见的柔流褶皱 答案 1C 2A 3C 4C 5C 规则互层岩系的褶皱 ??令:n = d2/ d1?? d1——硬层厚度?? d2——软层厚度 μ1μ2?? μ1——硬层粘度 μ2——软层粘度 由此可见: (1)褶皱的主波长与所受作用力的大小无关,与强岩层的厚度及其层与介质的粘度有关。 (2)褶皱的主波长与褶皱层的原始厚度 d 成正比。 当岩层与介质比(μ1 / μ2)为常数时,厚度大的岩层波长大,数量少;厚度小的岩层波长小,数量多而紧闭。 (3)褶皱的主波长与强岩层和介质的粘度比的立方根成正比。 A、强岩层与介质能干差大时,宽缓褶皱—顶角变小—香肠构造 B|、强岩层与介质能干差小时,顺层缩短—岩层加厚—圆弧褶皱—压扁褶皱 当? / ?0 ? 50时,形成肠状褶皱 当? / ?0 ? 10时,形成肿缩式褶皱 当? = ?0 时,只有顺层均匀缩短,而不会发生褶皱。 2、多层岩层的褶皱发育机制 (1)接触应变带:强硬岩层发生褶皱时,软岩层会发生不同的构造反映,形成的变形带。 (2)硬岩层间距对褶皱形态的影响: A. 相隔很远,互不影响各自波长,形成不协调褶皱 B. 间距较小,均在接触应变带之内,相互影响。 不同能干性岩层的褶皱形态(μ1>μ2>μ3>μ4>μ5) 当?1 ?? ?4时 即岩石能干性差达最大,则分布在软弱基质中最能干的强硬层形成肠状褶皱。 肠状褶皱 当?3 ? ?4 时 因两者之间能干性差最小,故形成尖园褶皱或肿缩式褶皱。 尖园褶皱 当?2 与?4 之间的能干性差居中,则形成平行褶皱或相似褶皱。 接触应变带与无应变三角区 ..小图分析 根据A图中断层及其旁侧构造,用箭头标注断层的相对错动方向,说明其断层类型。根据B图标志层中的原生和次生构造,恢复褶皱形态(用虚线)。 .判断岩层顶、底,并指出岩层是正常层序,还是倒转层序 ? .请分析褶皱形态,并用虚线画出。 .请分析剖面图中有褶皱存在吗?它应是什么形态,用虚线画出。 ? 四、褶皱的发育 1、单层褶皱的发育 在粘性介质中粘性较大的粘性板的褶皱的初始主波长 Wi 为: 式中:d —强岩层的厚度; μ1、μ2—强岩层、弱岩层(介质)的粘度 μ1>μ2 (一)单层褶皱的发育机制 岩层褶皱的阻抗来自强硬层内部和相邻的软弱层 ??强硬层内部,趋于形成大波长 ??软弱层,阻止大波长形成 ??根据最小功原理,褶皱波长为二者之间的调和中间值 控制褶皱形态的影响因素 ??各层的能干性 ?? 相邻层互相影响 ?? 强层间的距离 ?? 接触应变带的宽度 接触应变带与强硬层间距 纵弯褶皱作用 又分为弯滑褶皱作用和弯流褶皱作用。 二、弯滑褶皱作用和弯流褶皱作用。 基本特点 (1)变形是围绕褶皱轴的弯曲,褶皱面上或层内的透入性薄层之间都作垂直褶皱轴的简单剪切作用,任一点的中间应变轴都与褶皱轴平行,所以褶皱是平面应变。 (2)褶皱面为剪切面,相当于应变椭球体的圆切面,其上无应变。 (3)在垂直褶皱轴的正交剖面上,可以看到最大应变主轴(?1)的排列从两翼向转折端收敛,即呈反扇形排列。应变强度在褶皱的拐点处最大,在转折端处最小,可忽略不计。 (4)因为是顺层的剪切滑移,所以垂直层面的厚度保持不变,形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期末试卷.docx VIP
- 地铁疏散平台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1中国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pptx VIP
- 中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报告.docx VIP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_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docx VIP
- 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pptx VIP
- 2018-2024年海峡杯数学竞赛真题及答案(三年级).pdf VIP
- 铁路线路防护栅栏(通线〔2023〕8001)下.docx VIP
- 范德堡法.doc VIP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高中语文高三期末通关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