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PAGE
.
鲁迅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教改诚如是。
2、城管局应加强对城管队伍综合水平的建设
据网友@刘郁闷兰州 微博爆料:9月5日早上9点30分左右,兰州文理学院新生报到,正门口挤满了报到的新生,其中有摆摊设点迎接新生的学生队伍,此时兰州城管开着五六辆皮卡,见到摊点不由分说哄抢学生摊点东西,学生上前劝阻理论,不料7、8个城管逮住一学生暴打起来。 (9月6日 中国新闻网)
事件在网上被披露之后,甘肃省教育厅官方微博马上做出了转发回复,质问城管人员“敢问是谁赋予你们这样的特权”。这种行为激起的愤怒是全体性的——在国内,城管不分青红皂白动辄动武的事件屡见不鲜,只不过这次被动的一方由社会摊贩变为了学生,但性质别无二致。
“城管”的本意原为:中国地方执法者、处理轻微犯罪和无序状态的雇员。被卷入或多或少的公共冲突中在所难免——由于与商贩等有着明显的利益冲突,有时动用武力尚可理解。然而如今,“城管”俨然成为了野蛮、冲动、邪恶的代名词,与“校长”、“表哥”、“干爹”等代词一样逐渐被扭曲魔化。正是因为有个别城管人员不成熟、作风野蛮的行为,为“城管”一词蒙上了灰色的外罩。倘若说被他们毁坏的物资尚可得到赔偿,那敢问除此之外,城管作为一个群体的道德声誉,谁来赔偿?
越是在民众对城管的理解俞低迷的情况下,越是要做出力挽狂澜之势。不仅要加强城管人员的筛选工作,提高城管群体的道德素质。更重要的是,城管局应大力提高城管队伍的综合水平,整理出一套有规范、有秩序的城管执法工作模式。如若不采取任何行动听之任之,那么距离下一次的城管打人事件,便并不遥远。
3、踩踏旭日旗T恤并非爱国壮举
“日本”在中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暧昧的国家名称。由于近代的日本侵华历史,使中日关系里难以修补的一道缺痕。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将历史问题转化成盲目而不经大脑的爱国冲动。
“9月6日,某论坛一网友发文称,在当天的泰山国际登山节上,一名天津男子身着印有‘大日本帝国海军’字样的T恤,被现场民众包围,身上T恤随后被人撕扯下来踩在脚下。”(9月7日 《法制晚报》)
在具体的事件描述中,有人表示该男子在公共场合公开叫嚣日本军国主义,因此其自身的道德问题,我们可以不予置评。然而我有疑问的是,我国并没有哪一条法律允许任何人可以强行脱去他人衣物,因此无论该男子的作为如何,周围民众的行为并不受到法律的承认。更甚的是,由于一股脑的爱国冲动而采取非必要的暴力举措,实在不应该。
这件事与前几年的“误把汉服当和服”的事件相类似。2010年,一位成都女孩身上的汉服被误认为是日本传统服饰和服,遭到周围一群大学生的围剿,最终在被逼将身上的汉服脱下得以脱身。当时的有人事后评论便表示,“不识国体,不认汉服,实是让人在贻笑大方之余更添一份失望的悲凉。”
怎能不悲凉?当代不少成年人,甚至上述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一遍嘴里喊着“爱国爱国”,却连中国古代服饰与别国衣着都区分不出来,何其可悲!而退一万步讲,即使当日女生真的身着和服,逼迫对方这一行径也充斥着种种自负、自欺、自乐……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指责对方所谓的“不爱国行为”,却不知自己廉价的爱国冲动,才是真正为国“打脸”,爱国有很多种方式,但没有一种可以叫做“打砸抢”。
历史不该被仇恨着,它更需要的是谨记和更新。如果硬将“旭日旗T恤”当作政治仇恨的对象,最终只会显得不够坦荡。
5、中国食品企业发的毒誓越来越难信
“民以食为天”,而在众多民生生意中,唯食品企业与百姓的生活最为相关。然而,随着各种低成本食品添加剂、原料的出现,个别商家为了攫取更多利润,宁愿选择制作更多价廉质劣的商品。蒙牛、麦当劳、双汇……各类食品企业在此之前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食品信任“落马”的事故,然而其之前的统一口径,都曾坚称其旗下商品“纯天然”。保障信誉本应是一种姿态,而如今看来,却成为了丑态。
“康师傅9月14日下午发布公告,确认该公司产品使用了馊水油作为原料的劣质猪油。这不是康师傅第一次卷入食用油安全风波。去年11月,中国台湾地区曝出橄榄油用铜叶绿素掺混造假的传闻,康师傅也深陷其中,魏家兄弟信誓旦旦表示,要用国际最高标准管控产品,魏家四兄弟之一的魏应充还主动向台湾食品GMP发展协会请辞理事长一职。”(9月15日 《第一财经日报》)
昔日魏家兄弟的言之凿凿,如今看来更像是一句不负责任的玩笑话。然而在其之前,类似康师傅企业这样向消费者郑重担保的并不仅此一家——被爆出“苏丹红”、“过期牛肉”等一系列信誉不良问题的肯德基,从原来担保的“肯德基的白羽鸡都是选自美国的优良品种”到如今的“肯德基的原料,精选来自像雀巢、中粮等值得信赖的供应商”。每一次的保证都显得诚意十足。但由于连续多次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不少人纷纷表示,已经“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