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毕业设计(论文).docxVIP

《论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毕业设计(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5 论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 一、绪论 在对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进行论述前,我们要知道以下几个基本概念。什么是坟、墓;什么是冢;什么是丘;什么是封;什么是山、陵。坟、墓 :古时墓葬有隆起封土的叫坟,与地面齐平的叫墓。后来统称为墓。冢:高大的坟墓。丘:王公等人的墓。封:诸臣的墓称为“封”,后也指“坟”。山、陵: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 那么陵墓建筑又如何定义。陵墓建筑的定义,陵墓:是安放故人的尸体,祭奠故人的场所的总称。若分开来讲,陵一般指地上建筑,墓则是地下部分。 而根据汉代刘熙著类书《释名·释丧制》定义“陵墓”为:“墓,慕也,孝子思慕之处也。”说明陵墓这种建筑类型的基本意境,是子孙后代缅怀自己的祖先功德、与祖先先贤对话的一个精神场所[1]。这个定义对陵墓建筑更偏向于有象征,有文化精神的所在。 其中陵墓建筑是构成陵墓的三要素之一,其他两个要素分别是陵墓建筑上的绘画雕刻等文化艺术、随葬品。正如上述给出的陵墓建筑定义一样,陵墓建筑是一种精神寄托,要不然就不会存在对陵墓建筑进行艺术渲染。这样做是后人希望自己的祖先能够庇佑自己及后代。 二、陵墓建筑的发展历程 1.方上——秦汉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动用70多万苦力,前后耗时38年,斥巨资修建了始皇陵。秦始皇陵封土采用方上形制,顶部平坦,原高约115米,现存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陵体四周筑有两层城垣,内城四周共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始皇陵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也是我国古代陵寝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图1 秦陵墓 汉承秦制,墓室深埋地下,累土为方锥形去其上部,作为陵体,形状酷似覆斗。陵园前开始出现神道,两侧建有石雕刻和石建筑。汉代帝王陵墓以武帝茂陵规模最大,冢高46.5米,周长240米。汉代陵墓是保留至今的唯一一种汉代建筑类型,出土的画像砖、画像石以及明器,为今人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大量形象资料。 2. 以山为陵——隋唐 图2 图2 昭陵 人石狮比前代增多。这种利用天然山势环境,加以人工规划而建成的庞大陵区,确实更能体现出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心理取向和一统华夏的强大意志。 3.宝城宝顶——明清 图3 明长陵(朱棣墓) 朱元璋开启了有明一代的统治,其孝陵的封土形式及布局也成了明清两朝皇陵的标准格式。孝陵没有模仿唐代的以山为陵,而是采取“宝城宝顶”的建制,既威严肃穆,又防止雨水冲刷,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陵墓前有长长的神道,神道上依次排列着大金门、石碑、石柱、文臣及武臣,直到棂星门。进门过金水桥到达陵墓中心区,在由南至北的中轴线上分布着大红门、祾恩门、祾恩殿、方城明楼、宝城。十三陵延续这种建制,集中建造在一起,各陵既各自独立,又有共同的入口和共同的神道,组成一个统一的既完整又有气势的皇陵区。 陵墓建筑的发展,可以反映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高超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陵墓建筑越来越奢侈,尤其是帝王的陵墓。但是也是因为陵墓的奢侈,导致陵墓在改朝换代的时候是最为危险的,一不小心就会被各种盗墓人给洗劫一空。所以反过来又要要求陵墓具有一定的防盗措施,而其中一些防盗措施是现在技术都无法完成的,并依靠现在的技术亦是无法正常进入某些陵墓当中去。这又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又一次的智慧结晶。 三、陵墓建筑的选址 我国古代的陵墓建筑,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建坟,如下图所示。但是,也有少数陵墓是建造在平原上。从布局来说,都是在陵园的四月筑上陵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陵前建有神道,神道上建有门阙,还有石人、石兽的雕像,给人一种肃穆、宁静之感。 陵墓的选址需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依山旁水,2.察形观势,3.土质检验,4.注重整体,5.因地制宜。 图4 陵墓建筑其实上述五个选址原则都是从中国的风水学出发的。因为在古时候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在选择自己的房址的时候,尤其是有钱有势的人,都会邀请当地有名的风水师进行选址。其中依山旁水在选房址时候是比较重要的。 图4 陵墓建筑 四、陵墓建筑的人文精神与等级象征 陵墓其实就是死亡的代表,人终归尘土,而陵墓就是其死后最后的家。因此对死亡的恐惧是生物的自然反应。人类社会的权利和富贵则会非本能的加重对生命的眷恋和对死亡的恐惧。居于权利和富贵顶峰的帝王当然更甚于常人,精心建造的宏大陵墓正是帝王生死观最好的解释。 从本质上讲中国人的重土厚葬或古埃及人的死人书甚至宗教各种丧葬法都源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转世的期望。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既是本能的又是经验的。人类想出各种方法减轻死亡恐惧对心理的压力。生命转世是最有吸引力的一种成为宗教的主题。或者说因生命转世这个主题而有了宗教。生命转世同时也是一个世俗的人人关心的问题。虽然世俗与宗教在死亡问题处理上具体方法不同根本上却一致地体现出对生命的关怀。陵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老刘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