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浙江大学教学信息化平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性中毒 浙江省化学中毒救治基地 浙江省中毒防治急救中心 浙医一院 急诊中心 丁晨彦 一、概论 (一)中毒、某种物质进入体内后,能损害机体的组织与器官,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称为中毒。能引起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即引起中毒)的外来物质称为毒物。毒物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毒效,有毒与无毒是相对的。 (二)毒物的分类 1、按外源性化学物的来源分 (1)工业性毒物。 (2)农药:有机磷农药、杀鼠剂。 (3)植物性毒物:乌头中毒。 (4)真菌性毒物: (5)环境性毒物 (6)药物 (7)动物性毒物:动物咬、螯伤。 (8)细菌毒素性食物中毒及化妆品中毒 (9)军用化学剂中毒:沙林、梭曼、芥子气。 2、按毒作用部位分类 (1)神经毒 (2)血液毒 (3)酶系毒 (4)腐蚀毒 (5)实质毒 (三)中毒的分类 1、根据发生的原因分类 (1)意外中毒 (2)自杀中毒 (3)化学中毒 (4)灾害性中毒 (5)滥用药物 (6)环境污染 2、根据症状发作缓慢分类 (1)急性中毒:毒物入体内后24h内发生中毒症状。 (2)慢性中毒:小剂量进入机体30d在体内蓄积到一定量后才出现中毒症状。 (3)亚急性中毒:毒物进入体内2~30d内发生中毒症状。 (四)毒性指标 (1)LC50或LD50半致死浓度和半致死。 (2)LC100或LD100绝对致死浓度或剂量。(3)MLC或MLD最小致死浓度或剂量。 (4)LC0或LD0最大耐受浓度或剂量。 (五)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毒物进入机体后,与机体的细胞和组织结合,并与细胞和组织内的化学物质 直接作用,分解或合成简单或复杂的化合物,这是毒物在体内代谢过程。 (六)毒物吸收途径及危害特点 1、经呼吸道吸收; 2、经胃肠道吸收; 3、经皮肤吸收; 4、注射途径; 5、其他; (七)毒物的排泄 毒物可经各种途径排泄,其中以肾脏 最为重要。 1、经肾排泄; 2、经呼吸道; 3、经消化道; 4、其他途径:皮肤、汗腺、皮脂腺、乳腺、 唾液腺; (八)各种因素对毒物作用的影响 毒物作用的影响因素,即毒物中毒的条件,有很多因素,包括毒物本身的条件,如毒物的浓度、剂量、作用时间、理化性质、性状、毒物的联合作用等:机体的机能状态、年龄、性别、妊娠;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遗传因素:防毒知识及措施等。 二、中毒的机制 毒物进入机体内,以原型或其代谢产物作用靶器官,与—定的受体或细胞成份结合产生毒理作用,其机制有: (一)毒物可以引起机体缺氧 (1)中毒破坏呼吸功能 (2)引起血液成分改变 (3)引起心血管功能的破坏 (4)使机体组织呼吸受抑制 (二)中毒对酶的影响 1、竞争抑制和非竞争抑制 2、破坏蛋白质部分的金属或活性中 3、与酶的激活剂结合 4、与辅酶的作用 5、与基质直接作用 (三)干扰机体的免疫功能 (四)直接化学性损伤 (五)对细胞一般功能的干扰 1、麻醉作用 2、对神经传导的干扰 3、干扰细胞膜或细胞器的生理功能 三、中毒的临床表现 (一)神经系统疾病 1、神经衰弱综合征 2、中毒性脑病 3、中毒性精神障碍 4、中毒性脊髓病 5、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6、中毒性神经肌接头病 (二)呼吸系统疾病 1、中毒性咽喉疾病 2、中毒性气管——支气管炎 3、中毒性支气管肺炎 4、吸入性肺炎 5、中毒性肺水肿 6、中毒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7、中毒性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三)急性中毒消化系统疾病 1、口腔炎 2、腐蚀性食管炎 3、中毒性胃炎 4、中毒性胃肠炎 5、中毒性肝病 6、其他症状 (四)泌尿系统疾病 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有三种情况: (1)中毒性肾小管坏死 (2)肾缺血 (3)肾小管阻塞 急性化学性膀胱炎 (五)血液系统疾病 1、再障:高浓度苯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硫高铁血红蛋白 4、溶血:砷化氢、苯胺 5、出血 6、白细胞减少和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六)心血管系统疾病 1、急性中毒性心脏病 2、休克 3、心力衰竭 4、心律失常 5、心肌梗死 6、假性心肌梗死 (七)体温升高 1、金属烟热 2、聚合物烟热 3、其他药物热 4、中枢性高热 (八)电解质平衡失调 (九)皮肤粘膜症状 (十)眼症状 瞳孔扩大:阿托品中毒;瞳孔缩小:有机磷农药、吗啡类中毒。 四、急性中毒的诊断 (一)诊断原则 1、明确毒物与急性中毒间的因果关系。诊断要有病因,疾病及两者间的因果关系的证据、鉴别诊断,以得出结论。

文档评论(0)

Lxq36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