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数控技术1.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华大学精仪系 叶佩青 Tel Email:yepq@ 第八章 数控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作业:阅读报告 在下列专题中选择一项,查阅相关资料并写出读书报告 数控系统发展趋势; 进给伺服系统和驱动电机发展趋势; 主轴驱动系统和主轴电机发展趋势;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国外最新数控系统或机床介绍、比较(至少6种) 要求: 至少阅读5篇2000年以后的文献资料,其中外文资料不得少于2篇,并在上交时附上相应的参考文献。 阅读报告的字数不得少于3500汉字。 上交时间11月30日以前。 第8章 数控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8.1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8.2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 8.3 STEP-NC 8.4 并联机构机床及其控制 8.1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不断采用计算机、控制理论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成就,使其朝着下述方向发展。 1、趋势——运行高速化 进给、主轴、刀具交换、托盘交换等实现高速化,并具有高加(减)速度。 进给率高速化: 在分辨率为1?m时,Fmax=240m/min,可获得复杂型面的精确加工; 在程序段长度为1mm时,Fmax=30m/min,并且具有1.5g的加减速率; 换刀速度 0.9秒(刀到刀) 2.8秒(切削到切削) 工作台(托盘)交换速度 6.3秒。 主轴高速化:采用电主轴(内装式主轴电机),主轴电机的转子轴就是主轴部件。 主轴最高转速达200000r/min。 主轴转速的最高加(减)速为1.0g ,即仅需1.8秒即可从0提速到15000r/min。 Spindle Motor 2、趋势——加工高精化 提高机械的制造和装配精度;提高数控系统的控制精度;采用误差补偿技术。IC制造装备、纳米控制。 提高CNC系统控制精度: 采用高速插补技术,以微小程序段实现连续进给,使CNC控制单位精细化; 采用高分辨率位置检测装置,提高位置检测精度(日本交流伺服电机已有装上106 脉冲/转的内藏位置检测器,其位置检测精度能达到0.01?m/脉冲) 位置伺服系统采用前馈控制与非线性控制等方法。 采用误差补偿技术: 采用反向间隙补偿、丝杆螺距误差补偿和刀具误差补偿等技术; 设备的热变形误差补偿和空间误差的综合补偿技术。研究表明,综合误差补偿技术的应用可将加工误差减少60%~80%。三井精机的JidicH5D型超精密卧式加工中心的定位精度为±0.1?m。 3、趋势——控制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满足制造业生产柔性化、制造自动化发展需求,数控技术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体现在: 加工参数的智能优化:将零件加工的一般规律、特殊工艺经验,用现代智能方法,构造基于专家系统或基于模型的“加工参数的智能优化与选择器”,获得优化的加工参数,提高编程效率和加工工艺水平,缩短生产准备时间。使加工系统始终处于较合理和较经济的工作状态。 智能故障诊断与自修复技术 智能故障诊断技术:根据已有的故障信息,应用现代智能方法,实现故障快速准确定位。 智能故障自修复技术:根据诊断故障原因和部位,以自动排除故障或指导故障的排除技术。集故障自诊断、自排除、自恢复、自调节于一体,贯穿于全生命周期。 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在有些数控系统中已有应用,智能化自修复技术还在研究之中。 4、趋势——功能复合化 复合化:在一台设备上实现多种工艺步骤的加工,缩短加工链 车铣复合—车削中心(ATC,动力刀头); 镗铣钻复合—加工中心(ATC)、五面加工中心(ATC,主轴立卧转换); 铣镗钻车复合—复合加工中心; 可更换主轴箱的数控机床—组合加工中心; 集车削和激光加工于一体的机床; 测量/制造复合,在加工后对工件进行在线测量 PC+NC异型螺杆加工数控系统 5、趋势——交互网络化 支持网络通讯协议,既满足单机DNC需要,又能满足FMC、FMS、CIMS、灵捷制造TEAM(technology enabling agile manufacture)对基层设备集成要求的数控系统。 网络资源共享。 数控机床的远程(网络)控制。 数控机床故障的远程(网络)诊断。 数控机床的远程(网络)培训与教学(网络数控) 数控系统中采用网络与光纤通讯技术实现运动和I/O的控制是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 数控中:德国Intrtamat的SERCOS、美国DELTATAU的Mcro-Link、日本FANUC的SERVO-Link、日本三菱的Tro-Link等。 由于技术封锁等原因,各系统中光纤通讯采用的协议没有兼容性和互换性,要求伺服驱动器以及I/O模块必须具有相应协议的光纤通讯接口,这样的系统软硬件开放性较差,而且系统的成本也较高。 另外的网络通讯协议:ARCNET、CAN Bus、P

文档评论(0)

leidian48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