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与西方基督教一统天下不同,中国文化明显呈现出多元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影响最大,她们之间既互相排斥又相互渗透,形成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特色。其中儒、道两家思想都形成于春秋时期,创始人分别是孔子和老子。 ;孔子画像; 曲阜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孔子故里。西方学者将孔子与耶稣、释迦牟尼齐称为“世界三圣”,以赞扬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因而孔子故乡曲阜便被誉为“东方圣地”。 ;一、孔子的学说:;一、孔子的学说:; 孔子提出的“仁”和“礼”的思想,对后世的中国有哪些影响?;一、孔子的学说:; 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没有人接受。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楚国派兵来,才给他解了围。孔子在列国奔波了十四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问题:
1.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礼的主张,为何没有人接受?
2.当时各国的国君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但为何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问题: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为什么会提出“仁、礼、德”的思想? );一、孔子的学说:;问题:孔子的贡献有哪些?;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中华帝国”领导人最强大阵容;5.孔子思想的影响:;;《道德经》石刻书法;二、老子的学说;1.哲学思想:;3.政治主张:;问题:
老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1、(2002年上海)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2、(2002年文综)“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3、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4、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万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5、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6、老子与孔子的思想有何异同?;A:子曰:“仁者爱人。”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论语·阳货》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A.治大国若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