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的储存技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因地制宜的发展核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和氢能等新型能源,其中氢能以资源丰富、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希望的能源之一。; ⅰ氢能的利用方式;②通过燃料电池转化为电能;③核聚变;ⅱ氢能发展;将开发小于500kW的固定式高温燃料电池系统(MCFCPSOFC);开发小于300kW的固定式低温燃料电池系统(P E M)。;二.制氢技术; Ⅰ电解水制氢 电解水制氢多采用铁为阴极面,镍为阳极面的串联电解槽(外形似压滤机)来电解苛性钾或苛性钠的水溶液。阳极出???气,阴极出氢气。;FDQ水电解制氢装置;电解水制氢工业历史较长,目前常用的电解槽一般采用压滤式复极结构,或箱式单级结构。 箱式结构:装置简单,易于维修,投资少,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时空产率低。 压滤式:结构较为复杂,优点是紧凑、占地面积小、时空产率高,缺点是难维修、投资大。 目前,我国水电解工业仍停留在压滤式复极结构电解楷或单极箱式电解槽的水平上,与国外工业和研究的水平差距还很大。;Ⅱ矿物燃料制氢;虽然目前90%以上的制氢都是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但天然气和煤储量有限,且制氢过程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显然在未来的制氢技术中该方法不是最佳的选择。;Ⅲ甲烷催化热分解制氢;甲烷分解1mol氢气需要37.8kJ的能量,排放CO2 0.05mol。该法主要优点在于制取高纯氢气的同时,制得更有经济价值、易于储存的固体碳,从而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减轻了温室效应。由于基本不产生CO2,被认为是连接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之间的过渡工艺。但生产成本不低,如果副产物碳能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法将会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制氢方法。;传统的制氢方式主要是通过煤、石油、天燃气的裂解产生氢气;或通过电解水制得氢气;制备过程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且造成区域环境污染和全球的变暖。 太阳能和水是地球上重要的两种可再生性资源,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备氢气是最清洁的制氢途径,一直是人类开发氢能的梦想。;利用太阳能制备氢气的途径有光热分解水、光电分解水、光合生物分解水以及光催化分解水等。其中光催化分解水是最有理想的制氢手段。;光照射半导体催化剂,通过催化剂对光子的吸收即能量的吸收,在半导体的价带(VB)上产生光生电子,并跃迁到导带(CB)。半导体粒子的能带间隙由于缺少连续区域,电子空穴对一般有ps级的寿命,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能够向溶液或气相中吸附在半导体表面的物质转移电荷,继而能够氧化或者还原吸附的物质。;光催化制氢的原理;已知的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催化材料主要包括TiO2、硫化物、钽酸盐、铌酸盐和钛酸钡等,下面是TiO2纳米材料的可见光分解氢示意图 ;Nano letters 2006,6(1):24-28;TiO2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氧化物,无法利用可见光。对于光催化分解水,TiO2的改性关键在于提高光催化反应的活性及选择性、将其激发波长扩展到可见光区,提高对可见光的利用率。改性的方法主要有贵金属沉积、离子掺杂、半导体复合、染料光敏化、强酸修饰、超声波活性等,其中离子掺杂、光敏化和半导体复合等方法可以增加TiO2对可见光的吸收。 ;三:储氢技术;Ⅰ低温液态储氢;问题:但由于氢气液化要消耗很大的冷却能量,液化1 kg氢需耗电4—10kWh,增加了储氢和用氢的成本。另外液氢储存容器必须使用低温用的特殊容器,由于液氢储存的装料和绝热不完善容易导致较高的蒸发损失,因而其储存成本较贵,安全技术也比较复杂。高度绝热的储氢容器是目前研究的重点。;Ⅱ金属氢化物储氢;原理:因其表面的催化或活性作用,将一旦氢与储氢合金接触,即能在其表面分解为H原子,然后H原子扩散进入合金内部直到与合金发生反应生成金属氢化物,此时,氢即以原子态储存在金属结晶点内。因此,金属储氢功能材料可以像海绵一样大量吸收氢气。 ;;氢平衡压力与含氢浓度的理想变化曲线;这些过程受热效应与速度的制约,因此金属氢化物储氢比液氢和高压氢安全,并且有很高的储存容量。但是,金属氢化物的不足在于其质量储氢率低,抗杂质气体中毒能力差,反复吸放后性能下降。要满足燃料电池汽车对氢源的要求(可逆氢容量大,性价比高,寿命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Ⅲ物理吸附储氢材料;物理吸附主要依靠氢气和储氢材料之间的范德华力,代表材料有碳纳米管以及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等。 ;二:纳米结构碳储氢材料 1.石墨纳米纤维(GNF)储氢材料 2.碳纳米纤维(CNF)储氢材料 3.碳纳米管(CNT)储氢材料;Ⅳ配位氢化物储氧;配位氢化物储氢合金的特性及对比;NaAlH4特性 由于NaAlH4的分解温度比较高且放氢速度慢未能在储氢领域得以研究。直到97年Bogdanovic等发现掺杂Ti的NaAlH4具有可逆性以后, NaAlH4及其它的配位化合物才得以重视。

文档评论(0)

132****57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32333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