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为本到思维为本.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吴冬冬 从“知识为本”到“思维为本”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探寻和启示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按照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彰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追求。这意味着,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是否拥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还应关注学生是否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在经历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经验,感悟浸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想方法。 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经验的积累、思想的感悟、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这就是我们现在数学课的追求。而要达到这样的课堂立意,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没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是绝无可能的。所以说,“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投射到数学学科的教学中,便集中地表现为“思维为本”。很多人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但现在,应该说“怎么教”和“教什么”同样重要。 一、以活动为途径——将数学知识还原到“数学化”的过程 片段一:在“切土豆”中认识“面、棱、顶点” 一、以活动为途径——将数学知识还原到“数学化”的过程 面、棱、顶点是学生在理性层面上认识长方体的基本元素,是进一步开展数学活动作用的基本对象。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面、棱和顶点,一方面动态地展示了面、棱和顶点是怎样生成的,特别是在土豆表面这样的曲面上“切”出平面,有助于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平面的感知(小学生无法理解抽象的平面的特点);另一方面,直观地感知了面、棱、顶点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棱不仅仅是一条线段,而且是由两个面相交形成的边;顶点也不仅仅是一个点,而是三条棱的共同端点。如此,较好地体现了长方体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 一、以活动为途径——将数学知识还原到“数学化”的过程 片段二:在“搭框架”中认识“棱的特征” 一、以活动为途径——将数学知识还原到“数学化”的过程 片段二:在“搭框架”中认识“棱的特征” 如果说先前的失败是因为没有考虑到长方体的棱是有长短关系,那么再次的尝试一定是有了对棱的长短关系的发现才能取得成功的。这样,将棱的长短关系特征还原到“小建筑师搭框架”这样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情境中,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支撑下,通过尝试、修正使得棱的特征自然地生发、提炼出来了。 二、以思维为核心——扣数学本质促成“理性思维”的提升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活动升华的结果。因此,数学教学应始终以儿童思维发展为核心,以此来设计组织教学过程。而对于思维发展,从过去单纯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到强化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再到现今提出的形成理性思维,体现了人们对数学教育本质的不断追寻,因为以普通数学规律为形式的理性构成了人类理性主义的根基,数学思维的核心就是理性思维。 二、以思维为核心——扣数学本质促成“理性思维”的提升 长方体的“面”与“顶点”特征的认识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因为这两者在长方体中相对于棱而言属于强刺激,而且学生在第一学段中已经学过。长方体特征的认知难点在于棱的特征的认识,如果让学生根据现成的长方体物体总结棱的特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存在困难的。因此,棱的特征的处理应该直观化、形象化,让内隐的知识显性化;而面的特征的处理则可以适当地抽象化,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 二、以思维为核心——扣数学本质促成“理性思维”的提升 片段三(1):在“想象”中认识“直观图 二、以思维为核心——扣数学本质促成“理性思维”的提升 片段三(2):在“想象”中认识“长宽高” 二、以思维为核心——扣数学本质促成“理性思维”的提升 片段三(3):在“想象”中认识 “面的特征” 二、以思维为核心——扣数学本质促成“理性思维”的提升 片段三(3):在“想象”中认识 “面的特征” 发现长方体“面”之间的大小关系是棱特征自然而然的逻辑衍生。对比“棱”的特征和“面” 的特征的发现,前者是先观察再思考,后者是先思考再观察。而且即使是观察,发现“棱”特征时先观察的是框架实物,而推理“面”特征时思考后观察的是立体直观图。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难于发现的“棱的特征”直观化,易于发现的“面的特征”抽象化,这样的安排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局限在同一个层面,而有了渐递深入、逐步提升的空间。 二、以思维为核心——扣数学本质促成“理性思维”的提升 片段四:在“对比转化”中认识“特殊形体” 三、以美感为境界——用“优化情境”助推“数学思维”的发生 美可谓是开启思维的磁石。因为儿童会被美的事物和意象自然地吸引

文档评论(0)

liq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