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0年领军高考化学真题透析专题4.3硫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doc

2020年领军高考化学真题透析专题4.3硫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硫及其化合物 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A.硫酸铜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可用来浸泡毛豆以保持新鲜绿色 B.浓H2SO4有脱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C.NaHCO3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答案】C 【解析】A. 硫酸铜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变性,若用来浸泡毛豆以保持新鲜绿色,则浸泡之后的毛豆不能食用,A不合理;B. 浓H2SO4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B不合理;C. 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用NaHCO3能治疗胃酸过多,C合理;D. 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纸浆,D不合理。 2.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实际应用 原理解释 A 含Na2CO3的盐碱地可用石膏降低其碱性 CaSO4具有酸性 B 二氧化硫用于纸的增白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C 不可食用的“地沟油”可用于制肥皂 油脂碱性条件下可水解 D 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NaHCO3受热易分解产生气体 【答案】A 【解析】A.碳酸钠在土壤中显碱性,硫酸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难溶于水,所以能降低土壤的碱性,原理解释不正确,故A错误;B.二氧化硫能够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具有漂白性,可以漂白纸浆,故B正确;C.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与碱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所以工业上常利用油脂的碱性水解制取肥皂,故C正确;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故D正确。 3.SO2属于严重的大气污染物,可用H2与SO2高温反应消除SO2的污染,其反应原理可分为两步,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pH≈5.6的酸雨 B.可用CuSO4溶液检验是否有X气体生成 C.在100℃~200℃温度时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D.工业上可用浓硝酸处理工业尾气中的SO2 【答案】B 【解析】A.因为酸雨的pH5.6,所以SO2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pH≈5.6的酸雨是错误的,故A错误;B. 由已知分析可知X气体为H2S,能与CuSO4反应,生成黑色的不溶于水和酸的硫化铜的沉淀,所以可用CuSO4溶液检验是否有X气体生成,故B正确;C. 在100℃~200℃温度时发生的反应为2H2S+SO2=3S+2H2O,不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D.若用浓硝酸处理工业尾气中的SO2,会产生含氮元素的大气污染物(即氮的氧化物),故D错误。 4.用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B.用图2所示装置灼烧碎海带 C.用图3所示装置吸收尾气中的SO2 D.用图4所示装置检验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产生的乙烯 【答案】B 【解析】A.纯碱为碳酸钠,易溶于水,不能放置在多孔隔板上,且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要想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需要稀硫酸,故A错误;B.灼烧海带在坩埚中进行,图中装置合理,故B正确;C.二氧化硫与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不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错误;D.乙醇易挥发,挥发出来的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 5.Na2S2O5是常用的防腐剂和漂白剂。可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其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制备过程所涉及的物质中只有一种酸性氧化物 B.Na2S2O5作防腐剂和SO2作漂白剂时,均表现还原性 C.上述流程中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2CO3固体不可互换 D.实验室模拟“结晶脱水”时用到的仪器只有蒸发皿、玻璃棒、烧杯、漏斗 【答案】C 【解析】A.上述制备过程所涉及的物质中有2种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故A错误;B.SO2作漂白剂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没有表现还原性,故B错误;C.根据上述分析,上述流程中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2CO3固体不可互换,否则得不到过饱和的NaHSO3溶液,故C正确;D. “结晶脱水”是加热固体分解,应该在坩埚中进行,故D错误。 6.用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加热装置Ⅰ中的烧杯分离I2和高锰酸钾固体 B.用装置Ⅱ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C.用装置Ⅲ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 D.用装置Ⅳ检验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 【答案】D 【解析】A项:加热时混合物中的碘升华、碘蒸气遇冷凝华,但高锰酸钾固体会分解,故装置I不能分离I2和高锰酸钾固体,A项错误;B项:装置Ⅱ中锥形瓶内生成的二氧化硫能使烧杯内溴水褪色,这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B项错误;C项:装置Ⅲ中,右边试管内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氢气排出装置,硫酸亚铁溶液与左边试管内氢氧化钠溶液不能自动混合,不能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C项错误;D项:装置Ⅳ中,氯化铵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荣辱不惊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