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刘因《秋莲》.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字梦吉,号静修。   初名骃,字梦骥。   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   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   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   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   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   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   母死后居丧在家。   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   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   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下面是   秋莲   元代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译文   盛开在夏季的莲花到了秋天经受不住风霜的侵袭而渐渐凋萎了。   淡淡的清香也不再引起路人欣赏的兴趣了。   在江清月冷中,更不能让人忍受的是秋莲的花叶已经败落了。   本来还以为莲蓬成长起来可以保持秋莲的晚节,哪里知道白露之时秋风已经刮起。   大自然的变化和人世的变化一样,盛衰都在我的老眼中历历分明,还是不要让小船上的酒杯空着,珍惜眼前的好时光吧。   注释   秋莲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有一篇的散文《爱莲说》,借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寄托高洁的志趣。   这首咏物诗,以秋莲自喻,寄托身世之感,感情真挚沉痛,理趣隽永,从中可以看出宋代理学对刘因的深刻影响。   亭亭耸立的样子。   不自容形容荷茎细弱不能自持。   杳杳深远的样子。   此处形容香气飘得很远。   欲谁通想同谁人同消息呢?   不堪不能忍受。   翠减红销指秋天红花凋残,绿叶飘零。   拟打算。   青房指莲蓬。   白露节气名,这里亦可解释为露水。   盛衰有双关之意,既可指莲花的盛衰,也可以指世代的盛衰、朝代的更迭。   老这里借指阅历多有经验。   莫放不要让,不要使得。   扁舟小舟。   创作背景   这首七律是托物寄意之作。   诗人生于蒙古军灭金之后的1249年,其时南宋政权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宋亡后他也一度*仕元,任赞善大夫之职,虽然不久借口母病辞归.但始终悔恨自己的失节。   这首诗就是借咏秋莲来写自己无可奈何的处晓和难全晚节的悔恨。   赏析   孟浩然诗有看取莲税净,应方不染心之句;周敦颐谓。   莲,花之君于者也,极赞其。   出淤泥而不染。   自古以来,莲花便是人们心圆中高洁品性的象征,诗家墨客每每称叹颂美,寄情写意,留下不少名篇佳句。   然而,刘因这首《秋莲》却独脱旧制,不是正面歌颂莲花之洁美形质,而是以深沉抑郁的笔调伤惋秋后莲花之凋萎衰残。   诗旨所在,是对美好事物横遭厄运的悼惜,也是自己坎坷身世、苦闷心绪的写照,别具一番情味,别呈一种意趣。   首联开笔于瘦影二字,写出了秋莲枯衰的躯形,虽然仍是亭亭竖起,却瘦弱乏力,难以自持。   影固如此,香更微淡,杳杳飘散之时,不知欲与谁相通消息。   不自容,已见立身极其不易,随时均有倒下的可能;欲谁通,又显寂寞无朋,四周寻不到足以互慰的同伴,自怜、自叹、孤立、怅惘,种种辛酸情绪在两句中流露无遗。   颔联进一步针对。   秋莲’的遭遇与严酷的环境作了具体描述,当日盛开的花朵凋谢了,碧绿的叶子枯萎了,正是不堪忍受的翠减红销之际。   尤有甚者,眼前的环境,江水清凉,月色冷漠,更增添了寒惨凄苦的气息。   如果说前两句写了秋莲萎顿落寞的状态,那么,这两句则点明造成此种状态的原因是大自然消长生杀的基本规律所致,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规律。   颈联笔意转深,谓秋莲虽已落尽铅华,却欲留得青青莲房,以保持美好的晚节;不料白露寒霜中吹来了凛冽秋风,连这一颗微小的秋实也将被横扫净尽。   显然无论往日的花开得何等鲜艳,无论它的本质何等洁美,在严酷的季节,面临无情的风霜,秋莲被摧残而衰亡的命运是不可逃脱的。   至此,这三联六句,字面上是句句写秋莲,但实际上却是处处写诗人自己。   联系刘因的身世,他是南宋入元的遗民,作为元初的一位有影响的诗人,他在不少诗作中表露了对宋朝的追忆和怀恋、对当代政治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坎坷遭遇的感伤。   这首诗正是以象征的手法,借咏秋莲来寄托感慨,诗中所写秋莲的一切情状都暗示着诗人自身的遭遇。   因此,尾联两句,便明确点出世道、人生的盛衰变化,在自己眼中依然历历分明,还是聊且逍遥自乐,不要令小船上的酒杯空着。   于愁闷之时想到了酒,希望在醉乡中逃避现实、自我完善,这是古代历遭磨难的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常常采用的一种解脱手段;就诗歌作品中的此类内容而论,所造成的感情韵味,则宛如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   这首律诗以四分之三的笔墨吟咏秋莲,笔触细腻入微,既写了此花在特定环境下的形态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