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前言
1.1 国内外发展概况
机械手首先是美国开始研制的。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机械手。它的结构是:机体上安装一个回转长臂,顶部装有电磁块的工件抓放机构,控制系统是示教型的。
1962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又试制成一台数控示教再现型机械手。商名为Unimate(即万能自动)。运动系统仿照坦克炮塔,臂可以回转、俯仰、伸缩、用液压驱动;控制系统用磁鼓作为存储装置。不少球坐标通用机械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年该公司和普鲁曼公司合并成立万能自动公司,专门生产工业机械手。
1962年美国机械制造公司也实验成功一种叫Vewrsatran机械手。该机械手的中央立柱可以回转、升降采用液压驱动控制系统也是示教再现型。虽然这两种机械手出现在六十年代初,但都是国外工业机械手发展的基础。
1978年美国Unimate公司和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研究Unimate-Vicarm型工业机械手,装有小型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用于装配作业,定位误差小于±1毫米。联邦德国机械制造业是从1970年开始应用机械手,主要用于喷涂、起重运输、焊接和设备的上下料等作业。
联邦德国KnKa公司还生产一种喷涂机械手,采用关节式结构和程序控制。
日本是机械手发展最快、应用最多的国家。自1969年从美国引进两种机械手后大力从事机械手的研究。
前苏联自六十年代开始发展和应用机械手,至1977年底,其中一半是国产,一半是进口。
目前,工业机械手大部分还属于第一代,主要依靠工人进行控制;改进的方向主要是降低成本和提高精度。
第二代机械手正在加紧研制。它设有微型电子计算控制系统,具有视觉、触觉能力,甚至听、想的能力。研究安装各种传感器,把感觉到的信息反馈,是机械手具有感觉机能。
第三代机械手则能独立完成工作中过程中的任务。它与电子计算机和电视设备保持联系,并逐步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的重要一环。
1.1.1 研究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原本用于生产制造的工业机器人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用于非制造业的先进机器人系统也有了长足的进展。机器人的各种功能被相继开发并得到不断增强,机器人的种类不断增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从最初的工业控制拓展到各行各业,从军事到民用,从天上到地下,从工业到农业、林、牧、渔,从科研探索到医疗卫生行业,从生产领域到娱乐服务行业,甚至还进入寻常百姓家。
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直角坐标式、柱面坐标式、球面坐标式、多关节坐标式、伸缩式、爬行式等等,根据不同的用途还在不断发展之中。喷涂机器人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可采取不同的结构形式,但目前用得最多的是模仿人的手臂功能的多关节式的机器人,这是因为多关节式机器人的手臂灵活性最大,可以使喷枪的空间位置和姿态调至任意状态,以满足喷涂需要。理论上讲,机器人的关节愈多,自由度也愈多,关节冗余度愈大,灵活性愈好;但同时也给机器人逆运动学的坐标变换和各关节位置的控制带来复杂性。因为喷涂过程中往往需要把以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的工件上的喷涂位置转换为喷枪端部的空间位置和姿态,再通过机器人逆运动学计算转换为对机器人每个关节角度位置的控制,而这一变换过程的解往往不是唯一的,冗余度愈大,解愈多。如何选取最合适的解对机器人喷涂过程中运动的平稳性很重要。不同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
1.1.2 发展趋势
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与应用水乳交融。在第一代工业机器人普及的基础上,第二代已经推广,成为主流安装机型,第三代智能机器人已占有一定比重。以应用为龙头拉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其重点发展领域与技术特点体现在下述方面:
(1) 机械结构
(a) 以关节型为主流,80年代发明的适用于装配作业的平面关节型机器人约占总量的l/3(目前世界工业机器人总数约为750000台),90年代初开发的适用于窄小空间、快节奏、360度全工作空间范围的垂直关节型机器人大量用于喷涂、焊接和上下料。
(b) 应3K(炼钢、炼铁、铸锻)行业和汽车、建筑、桥梁等行业需求,喷涂机器人应运而生。
(c) 己普遍采用CAD、CAM等技术用于设计、仿真与制造中。
(2) 控制技术
(a) 大多数采用32位CPU,控制轴多达27轴,NC技术和离线编程技术大量采用。
(b) 协调控制技术日趋成熟,实现了多手与变位机、多机器人的协调控制,正逐步实现多智能体的协调控制。
(c) 基于PC的开放式结构控制系统由于成本低并具有标准现场网络功能,己成为一股潮流。
(3) 驱动技术
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AC伺服驱动已成为主流驱动技术用于工业机器人中。日本23家机器人公司于1998年生产的168种型号机器人产品,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计算机网络拓扑程序的设计与开发》-毕业论文(设计).doc
- 《计算机专业外文翻译--VisualBasic语言与算法》-毕业论文(设计).doc
- 《计算机专业外文文献及翻译--微软VisualStudio》-毕业论文(设计).doc
- 《计算器后盖模具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
- 《季戊四醇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
- 《火铺煤矿西2区770水平自动排水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
- 《伙伴型营销渠道关系研究》-毕业论文(设计).doc
-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研究》-毕业论文(设计).doc
- 《或有事项及其相关问题研究》-毕业论文(设计).doc
- 《货车滚动轴承热轴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毕业论文(设计).doc
最近下载
-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高中物理综合测试卷(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物理试题卷(含答案).docx
-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 第八章《浮力》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pdf VIP
- 铁路轨道车制动系统-研究所.ppt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专题复习讲义及训练:法律知识.pdf
- 关于创建“温馨校园”活动的实施方案.pdf
- 产后修复腹直肌护理.pptx VIP
- 辽宁协作校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 产后康复-腹直肌分离.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