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 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 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 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 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下面是 秋夜曲 唐代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译文 计时的漏壶在长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 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 暗处的秋虫一整夜都在鸣叫着, 突然想起还没有给出征作战的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注释 丁丁拟声词,形容漏水的声音。 何何其,多么。 漫漫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 暗虫暗处的秋虫。 通夕整晚,通宵。 响鸣叫。 征衣出征将士之衣,泛指军服。 寄寄送,寄达。 莫飞霜千万不要下霜。 赏析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 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 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都在鸣叫着。 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 诗歌三四两句琅琅上口,照应了诗题,暗示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了思妇作者对征人的关切和思念。 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 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没有寒衣,自然地引出了抒情的末一句。 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 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 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 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 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赏析二 这首七绝诗写闺中人一夜间的情思,开头两句中,分别连用了丁丁、漫漫两个叠词。 前者形容漏水的声音,后者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 表面上描写秋夜时间之长,实际上是为了暗衬闺中女子思念戍夫的时间之长。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 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 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随着月光的露出,诗人又把笔转到了对秋虫的描写。 这第三句中的逼字下得极妙,它不仅透露了节气正在变化,深秋即将来临,对秋虫带来了威胁,冷得它们通宵哀鸣,同时也为末句的莫飞霜作了铺垫。 这里的暗虫虽然很难说是对戍夫的一种直接比喻,但它被冷得整夜哀号的声音,却的确使这位*感到天气凉了,联想到了远在边塞戍守的丈夫身上衣裳还很单薄,该赶快寄衣服给他了。 所以末句才发出了征衣未寄莫飞霜的乞求。 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 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 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 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 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创作背景 张仲素于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在军中亲眼目睹边关战士征夫离人彼此之间思念离别的苦痛之情,心中感慨良多,遂作《秋夜曲》一诗。 【诗词赏析张仲素《秋夜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如何撰写发明专利ppt课件--如何撰写发明专利.pptx VIP
- 双螺杆泵产品样本.pdf VIP
- 中考数学计算题练习100题附答案(中考真题).docx VIP
- 《材料成型原理》教学大纲(金属凝固原理及塑性成形原理部分,基础知识点概括,考研必备).pdf VIP
- FANUC发那科 3.12机器人基础功能-全备份以及镜像备份操作.pdf VIP
- 2025年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docx
- 创伤急救知识试题(含答案).docx
- 《现代物流学》(第四版)电子课件 第10章 现代物流学(第4版).pptx VIP
- 智慧农场建设方案.docx VIP
- FANUC发那科 4.15机器人通讯支持-Profibus通讯设置(机器人做从站).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