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上3--古诗词-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3 古诗词三首 执教: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计划实施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 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2难点:同样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准备古诗的相关图片。 2.描写月色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 主问题: 这三首诗,给我们各展现了什么画面?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2)《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景物有什么特点? 学习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了解孟浩然、苏轼、辛弃疾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和写作背景。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一幅幅鲜明的画。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诗词三首》 2.师板书课题 3. 古诗词三首 3.根据题目,判断诗词,并讲出理由。 (1)《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因为整首诗的每一行字数相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因为每一行的字数不相同,有多有少,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2)从题目可以分析出:《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题目中已告诉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 二、学习三首古诗词 学习《宿建德江》。 1. 揭题,解题。 (1)介绍作者。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年),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西湖边是杭州美景之一。今天我们随宋代大诗人苏轼一起去西湖看一看美景。 2.简单介绍作者与望湖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品读(1)此时诗人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什么呢?学生结合词的意思来分析。 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B: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拂,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青蛙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谈一谈。 主问题:这三首诗,给我们各展现了什么画面?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1.自学 独立探索,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2)再读古诗,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3)给我们各展现了什么画面?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4)梳理内容,准备互学 【不理解的做好标记】 2.互学 交流分享:组长主持,合作探究,依次补充。 读古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2)交流给我们各展现了什么画面?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3)组长主持,形成共识;组内分工,准备展学。 3.展学 展示分享,交流完善,想象画面,入境悟情。 (1) 交流给我们各展现了什么画面?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2)质疑补充,总结升华 预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板书: A 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B 夏天,天空中变化不定,霎时间乌云滚滚,像泼翻的墨水一样扩散开来,开始时,并未遮遍青山。黑云继续扩展,不多会儿,倾盆大雨就下起来。白色的雨点打在船面上,像一颗颗跳跃的珍珠往船里乱滚 三、.借助景物,体会感情,感悟写法。 (1)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风吹等景象,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要仔细观察,抓住形、色、声来细致刻画,就会让景物活灵活现。 (2)通过描写望湖楼下“白雨跳珠”、“水如天”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夏日之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四、总结两首古诗的写法。 1.细致描写眼中景,写出景物特点。 2.借景抒情。《宿建德江》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寂寞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抒发的是对西湖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 五、背诵三首古诗词

文档评论(0)

考试资料大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