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事证第?? 153000001563? 号 ? ? ? ? ?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 2014? 年度) ? ? ? ? ? ? 单 位 名 称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法定代表人 ? ? ? ?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开展粮食作物科学研究,促进科技发展。 粮食作物的资源收集、保存、评价、遗传育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产业化开发,相关科技培训及科普宣传。 住??? 所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龙泉办事处桃园村 法定代表人 番兴明 开办资金 1857(万元) 经费来源 非财政补助(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908.82 3808.29 网上名称 / 从业人数 142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开展相关活动,无违规违纪等情况。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2014年粮作所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党建精神文明、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凝心聚力、勇于创新,各项工作圆满完成,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一、科技创新工作情况 1.项目申报及经费到位情况 至2014年11月止,全所在研项目77项,其中延续项目50项,新上项目27项(其中:国家基金3项、国家引智及示范项目5项、省高端外国专家项目1项、农业部主导品种1项、省成果转化项目1项、省条件建设项目1项、院团队建设专项4项、省国际合作及基地项目2项,省高端科技(领军)人才项目1项、省联合支持国家计划项目2项、省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惠民项目2项、省创新团队1项,承担国家科技项目2项),新增合同经费1645.6万元,新到位经费1808.9万元。 2.获国家和省部级奖项情况 2014年度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共5项,其中,“低纬高原优质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技推广成果二等奖,“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云南的应用示范与推广”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技推广成果二等奖(共同申报),“粳型香软米品种云粳20号选育”获省技术发明三等奖,“广适、优质蚕豆品种云豆690的选育及应用”和“抗旱小麦新品种云麦54、云麦56的选育及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4年完成3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申报省科技进步奖3项;申报农业部2014-2015年中华农业科技奖3项。 3.获知识产权情况 获各类知识产权21项。通过省级审定的新品种8个,其中自育品种7个(稻作4个、小麦2个、蚕豆1个);通过省级登记的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0个(大麦5个、豌豆5个);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一种玉米醇溶蛋白基因RNAi载体的构建方法),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批式种子风筛干燥消毒机、农村实用型种子干燥系统)。 4.科技论文发表情况 至2014年11月止,全所共发表论文57篇,其中核心期刊47篇,SCI收录6篇。 5.学术会议交流活动情况 2014年粮作所专家20余人次,参加项目启动会、学术交流会及国际工程科技大会等国内学术会议13个,进一步加强了科技合作与交流。 6.国际合作交流情况 2014年粮作所共申报23项出国(境)计划(含赴台计划2项),省外办批复21项,省台办批复2项,截止到11月底,批复的出国(境)计划完成7项,参加院组团出访计划2项,2项出国(境)计划正在办理。全所顺利执行9个团组15人17次到美国、以色列、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家进行学习培训、科技交流等国际交流活动。 云南省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优质多抗麦类新品种示范推广”获国家外专局批准授牌。 在云南省科技厅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南亚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研讨会”上,粮作所陆稻专家徐鹏研究员、麦类专家杨木军研究员、杨金华研究员、玉米专家刘丽研究员做了专题报告;在成立的三个“中国?南亚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中杨木军研究员当选麦类工作组组长,粮食作物研究所与斯里兰卡农业部农业司玉米项目合作双边协议,与孟加拉农业研究理事会就陆稻、野生稻研究签署了合作协议。 粮食作物研究所和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成功主办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第六届理事会暨工作组研讨会”。中国、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的农业专家围绕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进行研讨,并签署植物保护创新研究倡议书,围绕大豆和陆稻方面的研究分别签署了备忘录。 二、科技成果转化情况 1.“八百双倍增”工程完成情况 2014年,全所完成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面积1065.7万亩,其中百亩核心2.4万亩,千亩展示46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017.3万亩。全所共派出高职人员35人,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