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扬 子 鳄 第三节 爬行纲的起源和适应辐射 中生代是爬行类最繁盛的时代。羊膜动物是起源于古生代末期的一个单系类群。即古生代石炭纪末期起源于类似两栖类的、四足类的一个类群。 石炭纪末期羊膜动物已经分成3大支系: 第1支系是无颞窝类,头骨无颞窝,被覆以真皮骨。传统观点认为这一类群的现生代表为龟鳖类。 第2支系是合颞窝类,是似哺乳爬行动物,特征是在头骨有1对颞窝。这是羊膜动物的第一个分化类群,后经盘龙类、兽孔类,最后演化出哺乳类。 第3支系为双颞窝类,进化为爬行动物类群和鸟类,特征是在头骨有2对颞窝。 双颞窝类又分为3个类群,有鳞类,包括所有现代有鳞目种类及喙头目动物;进化的初龙类,由恐龙类、现生的鳄类和鸟类组成;第3类是鳍龙类,包括已经绝灭的几种水生动物类群,其中的代表动物是大型、长颈的蛇颈龙类。 古代爬行动物代表性的有海生爬行动物(如鱼龙、蛇颈龙等),飞翔的爬行动物(如翼龙等)和陆地上的爬行动物——恐龙(包括蜥龙目、鸟龙目等)。 中生代爬行动物种类极大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毒蛇及蛇伤防治 我国有毒的蛇类共47种,其中剧毒种类10种(不记全部海蛇),包括:蝮蛇、五步蛇、蝰蛇、眼镜王蛇、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白唇竹叶青和烙铁头。 (一)毒蛇和无毒蛇之区别 在野外应对于头部膨大呈三角形,颈部显著,躯体较粗壮,尾部骤然变细的种类提高警惕,切忌用手捉弄不熟悉的蛇类。 蛇毒是由毒腺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蛋白质或多肽。蛇毒分神经毒和血循毒。前者如海蛇、金环蛇和银环蛇等,引起神经麻痹致死;后者如蝰蛇和五步蛇等,造成心脏衰竭致死。眼镜蛇和蝮蛇的毒中含有2种毒。 当人被毒蛇所伤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1.力求保持镇定;2.节扎;3.冲洗或灼烧伤口;4.扩创排毒;5.迅速就近就医。 6550 思 考 题 1、名词解释:羊膜;羊膜卵;颞窝;胸廓;胸式呼吸;次生腭。 2、为什么说爬行纲是真正陆生脊椎动物的开始? 3、什么是羊膜卵和羊膜动物?为什么说羊膜卵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中的一个重大进步事件? 4、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含各器官、系统的主要特征) 5、爬行类比两栖类进步的特点有那些? 2、鬣蜥科 Againidae: 体被方形鳞多成覆瓦状排列,头顶部具有大而对称的盾片,背正中线上鳞没有或仅有一行棱或棘。有活动眼睑。尾不易断。端生齿。约300种,我国有40余种 丽纹攀蜥 飞蜥 3、石龙子科Scincidae: 体被覆瓦状圆鳞,鳞下有真皮骨板,头顶有对称的大鳞片。鼓膜深陷或被鳞。蓝尾石龙子 中国石龙子 蓝尾石龙子 4、蜥蜴科Lacertidae: 头顶有对称大鳞(盾片),腹鳞大呈方形或矩形,排列成行,有股窝。丽斑麻蜥 丽斑麻蜥(蜥蜴科) 北草蜥 草蜥(蜥蜴科) 鼓膜外露 北条草蜥 6.鳄蜥科Shinisuridae: 体型似鳄,四肢发达,趾端有弯曲利爪。头颈之间有1明显浅沟,背鳞有显著棱嵴鳞2行。鳄蜥 7、巨蜥科Varanidae: 体型巨大,可达3m。四肢粗壮,颌长,尾侧扁。体被颗粒鳞,腹鳞方形,头顶无大型对称鳞片。舌细长可缩入舌基的鞘内。 8、避役科Chamaeleontidae: 体侧扁背粒鳞。背部有脊棱,尾易缠绕。真皮层有色素细胞能迅速变色。现存3属85种,我国无。 9、毒蜥科Helodermatidae: 体肥胖,尾粗短,牙齿弯曲基部膨大,下颌齿前后两面均有沟,下唇腺特化成毒腺。本科1属2种,我国无。 钝尾毒蜥 蛇亚目Serpentiformes 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颈部不明显,四肢消失,带骨退化。无活动眼睑,鼓膜、耳咽管消失,无膀胱。现存13科,2500种。我国有8科148种。 1、盲蛇科 Typhlopidae 外形似蚯蚓,体被光滑圆形鳞片,背腹鳞无区别。眼隐于皮肤鳞下,上颌有牙,下颌无牙,头小,方骨不能活动,口不能张很大。有腰带痕迹。 钩盲蛇 2、蟒科 体型最大达10米,背鳞小而光滑,腹鳞大而宽,一列。上下颌具齿。体内有后肢带骨,泄殖腔孔两侧有一对角质爪。有红外线感受器。有孵卵行为。我国2属2种。蟒。 绿树蟒 蟒(黑尾蟒) 3、游蛇科Colubridae 头顶有对称大鳞片,腹鳞宽大,两颌有牙齿,少数种类上和后端有较大沟牙。无腰带及后肢残余。我国有140余种。赤链蛇、乌梢蛇 、中国水蛇 、黑眉锦蛇等。 中国水蛇 黑眉锦蛇 * 乌梢蛇 王锦蛇 赤链蛇 翠青蛇 两头蛇 4、眼镜蛇科 Elapldae 上颌骨前部有一对较大的前沟牙,后边有预备毒牙几枚。背鳞15行,背鳞扩大呈六边形。我国有9种。 金环蛇:体尾背黑色,具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