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界(Hashgard)数字⾦融区块链⽩⽪书
新⼀代数字⾦融公有链
2019年3 ⽉
Hashgard Foundation Ltd.
临界(Hashgard)数字⾦融区块链⽩⽪书
新⼀代数字⾦融公有链
第⼀章区块链:是社会实验,也是⾦融⾰命
1.1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历史
1.2 区块链对传统⾦融体系的冲击
1.3 区块链 + ⾦融的融合与尝试
1.3.1 区块链 + 跨境⽀付
1.3.2 区块链 + 资产管理
1.3.3 区块链 + 法定数字货币
1.3.4 区块链 + 可信身份
1.3.5 区块链 + 企业通证
1.3.6 区块链 + 资产交易
1.3.7 区块链 + 证券通证
第⼆章临界的产⽣背景与设计⽬标
2.1 临界的产⽣背景
2.2 临界的设计⽬标
2.3 临界⽹络的应⽤场景
2.3.1 传统⾦融业务的应⽤
2.3.1.1 ⾦融资产的确权、上链
2.3.1.2 债券、票据产品的发⾏
2.3.1.3 供应链⾦融应⽤
2.3.1.4 ⾦融衍⽣品的发⾏
2.3.2 通证业务的应⽤
2.3.2.1 企业通证发⾏
2.3.2.2 分期释放
2.3.2.3 锁仓计划
2.3.2.4 锚定法币的稳定币
2.3.2.5 去中⼼化交易所
2.3.2.6 去中⼼化基⾦
第三章临界⽹络概述
3.1 技术基础
3.1.1 ⽹络架构
3.1.2 共识机制
3.1.3 跨链交互
3.2 系统原⽣服务
3.2.1 转账
3.2.2 多签
3.2.3 存证
3.2.4 抵押
3.2.5 提案与投票
3.2.6 锁定
3.2.7 同质化通证发⾏协议(HRC10)
3.2.8 原⼦交换协议(HRC11)
3.2.9 存款协议(HRC12)
3.2.10 远期⽀付协议(HRC13)
3.2.11 别名服务协议(HRC14)
3.2.12 分红协议(HRC15)
3.3 外部接⼝服务
3.4 智能合约服务
3.5 经济模型
3.5.1 基本思想
3.5.2 设计⽬标
3.5.3 通证类型
3.5.4 系统级通证GARD
3.6 共识及治理结构
3.6.1 利益相关⽅
3.6.2 验证⼈节点
3.6.3 委托⼈
3.6.4 佣⾦
3.6.5 出块奖励
3.6.6 ⼿续费分配
3.6.7 临界⽹络改进协议HIP
3.6.8 治理委员会
3.7 发展路线
3.8 ⽣态体系
3.9 早期团队
3.10 战略顾问
3.11 部分合作伙伴
第四章法律事务与⻛险声明
第⼀章区块链:是社会实验,也是⾦融⾰命
1.1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历史
1982年,⼤卫·乔姆(David Chaum)提出了不可追踪的密码学⽹络⽀付系统。1990年,他将此想
法扩展为最初的密码学匿名现⾦系统,即Ecash。
1998年,戴伟(Wei Dai)发表论⽂阐述了⼀种匿名的、分布式的电⼦现⾦系统,他将其命名为b-
money。
1998年,在戴伟论⽂发表的同时,尼克·萨博(Nick Szabo)发明了Bit gold,构建出⼀个产权认证
系统。哈尔·芬尼(Hal Finney)则把该机制完善为⼀种可重复利⽤的⼯作量证明。
2008年,中本聪在论坛发表了《Bitcoin: A Peer to 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次提出区
块链的概念,并在随后由此构建了⽐特币区块链⽹络。从2009年被创建⾄今,⽐特币区块链⽹络⼀直稳
定运⾏,完美实现了数字资产从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