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经济法和谐理念.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论经济法和谐理念 提要: 提要: 经济法的理念是人们对经济法的应然规定性的、理性的、基本的认识和追求,是经 济法和经济法学的灵魂和最高原理,本文之所以取名“经济法的和谐理念”,一是与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相契合,二是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相一致。为此本文从法律理念的嬗变入 手,对经济法和谐理念的定位、内涵、实现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而深入的探讨。 从经济法的角度分析,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加强经济立法、执法、司法等各项制度建 设,必须治理市场失灵,消除政府失灵,从而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有序发展。而要 做到这些,必须首先完善经济法制理论,尤其是要对经济法理念有一个科学而深刻的认识。 一、法律理念的嬗变考察 所谓理念,含理想与信念之意,指的是人们对某种理想的目标模 式及其实现的基本途径和方式的一种信仰、期待和追求。 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生产力发展引起商品经济逐渐发达。商品经济要求自由、个性解放、 权利平等。 先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便系统、 深刻地提出和论证了诸如“天赋人权”、 “社 会契约”、经济自由放任、自然法学等学说主张,推动了思想解放。人们开始树立新的法律理 念。即个体权利本位的个人主义理念。这就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商法理念。 19 世纪末期,生产社会化特别是垄断的形成,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人们发现,对个体自由 和权利的维护,并不能当然地导致社会公平和正义,它往往妨害其他个体和团体的自由和权利, 损害社会的总体利益,因而是不公平、不正义的。于是,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经济需要干预 和调节,协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克服或缓和其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建立一种新的秩序、 效率、公平和正义。反映到法律理念上,即是经济法的理念。 经济法理念比民商法等法律理念更加鲜明地体现了整个法理念的社会化新时代特征。体现 着个体经济同社会、机会公平同分配、形式同实质等相兼顾和一致的公平,昭示出经济生活中 更为高尚的社会正义。 二、经济法和谐理念的定位 《左传》中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千百年来,中国人一 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20 世纪 80 年代,国家的国民经济计划改称为“经济社会发展 计划”,2002 年中国共产党发出让“社会更加和谐”的号召,2003 年又提出协调经济与社会的 关系。如今倡导的“和谐社会”,其中的“和谐”二字不只是指社会的一种状态,更重要的是 提示人们从和谐这一角度对社会关系进行思考。针对经济法的理念,有学者认为是指人们对经 济法的应然规定性的、理性的、基本的认识和追求,是经济法及其适用的最高原理……是经济 社会化条件下的实质公平和正义,其核心内容是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实现。关于如何实现社会 整体经济利益,从而最终体现社会的实质公平,需要具体解读、认真领会经济法的和谐理念。 首先,经济法和谐理念是进行经济法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经济法学就其研究对象、 理论要素和理论渊源而言,是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是对民商法、行 政法等传统法律部门的扬弃和超越,是现代法律、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因素综合作用的 产物。因此,经济法学既跨越多个法律部门,又跨越多个学科,以经济法的运行和发展为主题 而融多学科理论于一体。由于民商法学、行政法学、社会法学的形成在先,所以,其中反映了 经济法与民商法、行政法、社会法之间共同性和通用性的理论成果,如公法私法化、私法公法 化、授权与控权平衡、经济与社会协调等理论,都可以为后来崛起的经济法学所继承和摄取。 其次,经济法的制定要有正确的和谐理念作为指导。法的制定是一种合目的性行为,是在 一定的法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因此,立法者有什么样的法理念,就会制定出什么样的经济法, 其经济法理念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真理性,会直接影响到经济法立法的合理性。毋庸讳言,在我 国经济法产生之初,立法者的头脑中尚无现代经济法的和谐理念,他们区分不开经济法与民商 法、行政法,所以当时制定的许多“经济法”,后来就逐渐显现出非经济法的特性,例如 1981 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更多体现的是政府部门为自己争权而起草或制定的 法律、行政法规和政府规章,所谓部门立法,骨子里透着一股管卡压、官民不平等、管理者只 有权力没有义务和可问责性的精气神。因此目前亟须将人们业已认识到的经济法要求抽象、上 升为立法者的理念,以保障今后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法成为真正体现经济法和谐理念的法。 最后,经济法的适用、实施也在呼唤经济法的和谐理念。如果没有正确的理念指导,即使 有立法或法条,它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不但可能达不到立法者预期的目的,而且有时还会走向反 面。例如,经济法赋予行政机关一定的权力,期望它们运用权力去管理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