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选出下列蓝色词解释错误的一组 A.言简意赅(完备) 各得其宜(适合) B.惜墨如金(爱惜) 长歌当哭(引吭高歌) C.穷形尽相(贫穷) 洋洋洒洒(盛大,众多) D.广有羽冀(帮凶) 殒身不恤(顾虑) C 尽 5、选出对红字句子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A、这是个一般疑问句,作者用提问的方式,启发读者思考。 B、这是一个设问句,答案在前一个句中,“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人就是“哀痛者”和“幸福者”。 C、“怎样的”意思是“多么沉痛的”,于是本句句意为:这是多么沉痛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啊! D、这是一个反问句,其中饱含了作者对“真的猛士”的赞叹,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这是多么伟大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啊! D (2)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A、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红字句子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他们甚至对鲁迅先生的痛苦都要表示快乐! B、这是一段心理剖白,红字句子表明鲁迅先生沉痛悼念死难烈士,要与黑暗的社会斗争下去的决心。 C、这是一段记叙性文字,叙述了鲁迅先生的内心活动,红字句子表明鲁迅先生无以纪念死难烈士的惭愧心情。 D、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红字句子痛斥了黑暗的社会,表明鲁迅先生以“苦痛”来纪念死难烈士的心迹。?? B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1)本段文字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A、举例论证??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D、类比论证 2)“其”指代的是(???? )。A、煤的形成?? B、大量木材 C、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D、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3)鲁迅先生对徒手请愿的态度是(???? )。 A、赞成?? B、不赞成 C、认为有可取之处?? D、指出其消极的方面 C B B 7.对本文的线索,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来组织全文的。 B、本文是以作者的感情发展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C、本文是以主要人物刘和珍为线索来串连全文的。 D、本文是以中心事件“三·一八”惨案为主线来贯串全文的。 B 8、《纪念刘和珍君》将记叙、议论、抒情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为下列语段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A、叙述??B、议论??C、抒情?? 1、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 ) 2、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 3、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逝,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 4、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 A A B B 9、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后面划“√”,错误的后边划“×”。1.复杂记叙文常常要用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线索可以是中心事件,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感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的线索是作者悲愤的情感。(?? ) 2.《纪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反复描写了刘和珍的外貌,用来突出她对敌人“总该有些桀骜锋利”的性格特点。(??? ?) 3.本文将记叙、议论、抒情极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叙述中饱含了强烈的爱憎,议论的观点又极为鲜明。(???? ) 4.文章开头的“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只是用来点明开追悼会的时间。?(???? ) × × √ √ 5、刘和珍是鲁迅的学生,她与杨德群等爱国青年在“三·一八”惨案中被国民党政府屠杀。(?? ??) 6、程君“正告”鲁迅先生:“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所以鲁迅才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一文。(????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