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语音系统.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广韵》的韵母系统 《广韵》反切下字1193个,陈澧考求是: 第一、基本条例。“切语下字同用、互用、递用者韵必同类。” 如:东—德红切,公—古红切;公—古红切,红—户公切; 第二、分析条例。“切上字同用,下字必不同类。”如“懵—莫中切,”、“蒙—莫红切”。 第三、补充条例。朱,章俱切,俱,举朱切,无,武夫切,夫,甫无切。 《广韵》的韵类和韵母 陈澧系联为311个韵类。周祖谟324类,黄侃335类,李荣334类,邵荣芬326类,白涤洲、高本汉用统计法归为290类。 韵类还有声调区别,不等于韵母。进而归纳,《广韵》有舒声91个韵母,促声50个韵母。共141个韵母。 《广韵》的声调(四声) 唐代处忠和尚在《元和韵谱》中说: 平声哀而安,上声历而举, 去声清而远,入声急而促。 中古声母到现代声母的演变规律 浊声母清化。《广韵》 “并定澄从邪崇神禅群匣”,普通话都变成了清声母。变化条件:全浊声母平声字今读送气清声母字,全浊声母仄声字今读不送气清声母字。 “知、庄、章”合流为卷舌音“zh、ch、sh”。 精、见二组分化出 “j、q、x”。 零声母的字大量增加。如:“喻”母—余移盐羊盈” ,“匣”母— 于为袁云王,“明”母— 无微晚文亡,“疑”母—鱼吾宜我颜,都成了零声母字。 韵母演变 —由繁到简、合流归并 A、韵尾合并 : 1、入声韵尾失落。《广韵》51个入声韵,现代没有。古入声韵并入阴声韵。如:“屋” (uk)今与“u”同韵(由此减少50个韵母)。 2、阳声韵尾“-m”消失。并为“-n”尾,如“谈侵盐敢艳陷严凡范”等,这项减少九个韵尾。 B、韵头由繁到简:《广韵》两呼八等,普通话只四呼,演变的情况是: 古开口变“开、齐”,合口变“合、撮”。 C、主要元音合流。如山摄今简化为“an”,《广韵》中有“寒韵αn、桓韵аn、删韵εn、山韵 an、仙韵зn、先韵ēn” 。 古今四声的变化规律 第一、平分阴阳。古清声母平声字今读阴平,古浊声母的平声字今读阳平。读阴平:当(端)、张(知)、庄(庄)、央(影)、汤(透)、仓(清)、昌(昌)。 读阳平:房(奉)、藏(从)、常(禅)、强(群)、航(匣)、忙(明)、昂(疑)。 第二、全浊上声变去声。如: “九舅有” 古代都是上声字,现代只有“舅”变去声。因为“舅”是群母字,而“九”是见母,“有”是喻母。 部罢倍被抱辨棒(并) 父妇负范犯愤忿(奉) 舵杜怠弟道断荡(定)…… 第三、入派四声。即全浊声母变阳平,次浊声母变去声,清声母变上声。 掌握古入声字的方法。 第一、所有阳声韵的字不是入声字。 第二、声母是“d、b、g、z、j、zh”的阳平字是古入声字 。 第三、“ue”韵母的字大都来自古入声。 第四、“uo”与 “zh、ch、sh”相拼是古入声。 第五、“e”与端、精组相拼是古入声字。 第六、“ie”和帮、端组相拼是古入声。 第七、“f、z、c、s”和“a”相拼是古入声字。 第二节 上古语音系统 (一) 上古音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1 上古韵部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材 料 :《诗经》、《楚辞》以及上古其它韵文的入韵字和汉字的谐声系统。 上古音的研究始于韵部。如《诗·关雎》一章、二章头四句的韵脚“鸠、洲、逑、流、求”都是《广韵》尤韵字,到今天也押韵。但后面的就不押韵了,“服”和“侧”,“采”和“友”、“芼”和“乐”不仅主要元音不同,而且韵尾也不同。 古人不明语音变化,用“叶音”说 梁末沈重的《毛诗音》提出“协句”说。如《邶风.燕燕》三章“燕燕于飞,上下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中的“南”字下注云:“协句,宣乃林反”。意思是“南”本读那含反,但在这里应改读乃林反,与“音”押韵。 朱熹《诗集传》大倡叶音说,所犯错误相同。 考求古韵部的方法,主要是系联 《沔水》 “海、止、友、母”押韵; 《关雎》 “采、友” 押韵。 《匏有苦叶》 子、否、友”押韵。 《六月》 喜、祉、久、友、鲤、矣” 押韵。 《十月之交》 “时、谋、莱、矣” 押韵。 《君子于役》 “期、哉、埘、来、思”押韵。 《氓》蚩、丝、谋、淇、丘、期、媒 押韵。 友—矣(谋)—莱—来—期—谋 形声字系统也可作重要参考,段玉裁提出 “同声必同部”。如:“其”在“之”部,从其得声的“淇、棋、期、欺、基、箕、祺、骐”等字也是“之”部。 系联时应注意两点: 一是要明《诗经》的韵例。否则会系联成一部。 二是形声字历时很长,造字人很多,难免有古今之别、方音之异,不可能有一个很统一的标准。 2 上古声母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材料 (1)谐声字。如从“甫”得声的“捕、浦、埔、 搏、薄”等字,在古代声符应该是相同的。说明古代双唇音与唇齿音不分。再如从“登”得声的有“橙”、“澄”等字,说明舌头

文档评论(0)

smartxiaoh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