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水、城、人的共生.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绵城市:水、城、人的共生Sponge City:Symbiosis of Water、City and People北京缺水!华北缺水!中国缺水!我国人口是世界人口的20%,但中国的淡水资源仅有世界的10%不到,而且这其中的75%已经污染了;七大水系中,不适合做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 % 。中国的三分之二城市缺水,整个华北平原的地下水位都在下降,北京地下水下降的速度是每年1米左右。中国正试图通过建设大规模的引水设施,解决北方城市缺水难题南水北调工程——为城市“解渴”但中国城市真的缺水吗?城市内涝等由积水而引起的灾害已成为困扰城市的严重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治水方式?自然的智慧水的大生态循环万物相生 和谐共处的自然理水方式古人的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老子指出,“天”与“人”皆同源于“道”,因而是统一的。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人和天都产生于自然生成这个同一过程,因此,人的一切行为活动包括治水也应该将遵循自然规律,并以之其作为行为准则。传统的智慧宏村: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古朴典雅,意趣横生。“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古朴典雅,意趣横生。“传统的智慧苏州城:河网密布、纵横交织“支穿曲渠,吐纳交贯,舟揖旁道,井邑罗络未有如吴城者,故虽号泽国而未尝有溺之灾”因太湖地区地形四周高仰、中间低洼,苏州城内修建大量塘浦以使高地有灌溉之水,而低地筑堤作围可以防洪排涝。由此“低田常无水患,离天常无旱灾,而数百里之内,常获丰熟”。吴郡记载“或五里七里而为一纵浦,又七里或十里为一横塘,因塘浦之土以为堤岸,使塘浦阔深,堤岸高厚,则水不为害,而可是趋于江也。”传统的智慧徽州民居:四水归堂徽州民居依山傍水而聚,顺应地势建造村落,?天井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少不了水系的融合。天井中排水道与巷道中的排水道相连,利用山势的坡度,造成水系的落差,溪水常年流动,建筑与水系一静一动。人工水系网络既有利于生活、生产,也便于防火、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极具生态功能。徽州古民居独具特色的天井也与水系密切相关,既利于污水排走,又能收集雨水中华的传统智慧给予我们的启迪尊重环境因素与自然规律,做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国际思潮LID 低影响开发模式低影响开发模式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美国提出的一种较为先进的雨水管理模式,其原理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来实现对暴雨径流的管理和控制。低冲击开发模式的基本目标是使区域开发后水文状态尽量接近开发前的状态,不增加地表径流量。LID的核心雨水调蓄方式包括入渗、蒸发、滞留、蓄集等,采用的基本措施有生物滞留带、绿色屋顶、植草沟、雨水花园、储水池等。LID技术可以减少约30%-99%的暴雨径流并延迟大约5-20分钟的暴雨径流峰值;LID技术可有效去除雨水径流中的磷、油脂、氮、重金属等污染物,并具有中和酸雨的效果,是可持续发展技术的核心之一。LID能将雨水大部分留在原地以回补地下水,变雨水成为资源。1.1 海绵城市概念1.2 海绵城市五个原则1.3 海绵城市两大途径1.4 海绵城市四种角色1.5 海绵城市四大指标1.6 海绵城市八大技术1海绵城市——会呼吸的城市1.1 概念定义海绵城市源头分散、慢排缓释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核心目标:维持场地开发前后径流不变雨水总量控制目标应以开发建设后径流排放量接近开发建设前自然地貌的径流排放量为标准。1.1 概念定义末端雨水快排模式海绵城市处理模式海绵城市刚柔并济、双管齐下海绵城市的建设,强调优先利用绿色、生态化的“弹性”或“柔性”设施,并注重与传统的“刚性”工程设施进行有效衔接。通过“刚柔相济”,建立和完善城市的“海绵体”,强化对城市径流雨水的排放控制与管理,从而实现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径流污染负荷、提高雨水资源化水平、降低暴雨内涝控制成本、改善城市景观等多重目标,最终为城市构建起可持续、健康的

文档评论(0)

懒懒老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