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岩浆岩——花岗岩 Back 沉积岩 —— 砾岩 沉积岩 —— 砂岩 back 沉积岩 —— 石灰岩 石林 back 沉积岩——页岩 back back 变 质 岩 二、(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1、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侵入:花岗岩 喷出:玄武岩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岩浆 岩浆 高压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冷却、凝固 岩浆岩 常见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流纹岩 安山岩 岩浆岩 花岗岩:我国的黄山、华山、衡山等都是花岗岩分布区 玄武岩:如我国东北的五大连池。五大连池风景区是第四纪火山活动给人类留下的一片珍贵遗产。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沉积岩 裸露岩石 沉积岩 外力侵蚀、搬运、堆积 风、流水、冰川、海浪 特点 层理结构 (一层一层的沉积) 常含有化石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变质岩 已成岩石 变质岩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举例 石灰岩 大理岩 页岩 板岩 花岗岩 片麻岩 砂岩 石英岩 读古诗并回答: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描述的岩石是 ,按成因属于 岩。 2、在这种岩石是否可能找到生物化石 。 3、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叫 。 4、以该岩石为主的山区常形成—— 地貌。 石灰岩 沉积 是 大理岩 喀斯特(地下暗河,溶洞) 侵入型 喷出型 岩浆岩 岩石风化碎屑 岩浆 沉积岩 变质岩 高温高压变质 高温高压变质 风、流水等外力作用将岩石碎屑物由高处搬运到低处沉积 接触岩浆后重融、再生 地壳物质循环的形成 岩 浆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冷却、凝固 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熔融作用 变质作用 物质循环的意义 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2、各圈层的特点 3、岩石圈的结构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课时: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地球圈层 内部圈层 外部圈层 地核 地幔 地壳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上地幔顶部 岩石圈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1.当我们挑选西瓜的时候,只要轻轻敲几下,便能从它发出的声音判断西瓜是否成熟。 2.过生日时朋友送的礼盒,可以通过摇、拍、听等,猜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面对庞大的地球,我们同样想得知内部的结构和物质组成,目前人类是如何探测研究的呢? 1.人类能进入地球内部较深的地方进行直接研究吗? 2.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分组探究: 主题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的研究方法 1.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过几千米。 2.世界上迄今最深的钻井为12km,不到地 球半径的1/500。 3.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超过450Km。 4.………… 结论: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地震波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在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北纬23.4度,东经100.5度)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地震导致很多人遇难伤亡,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灾难。 读图1.25,思考: 1.地震波有哪两种类型,他们在传播速度上有何差异。 2.假设某次地震发生后,横波和纵波都传播到地面,我们的感觉会不会有差异? 3.两种类型的地震波对传播介质的要求是否相同?存在什么样的差异?如果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性质均一,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如何。 分组探究: 主题二:地震波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纵波、横波的特点差异 1.地震波的分类及传播特点 分 类 特 点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纵波(P) 横波(S) 较 快 较 慢 固体、液体、气体 固 体 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 读图1.25,思考: 1.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什么位置出现突然急剧的变化?这个位置叫什么名称?它因何得名。 2.在莫霍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由此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