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美版社五年级美术下册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pptVIP

小学人美版社五年级美术下册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人美版社五年级美术下册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ppt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竹枝词 编钟演奏 欣赏编钟演奏曲目《竹枝词》说说你的感受? 交流收集的资料,你对曾侯乙墓编钟还有哪些了解? 谈一谈 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曾侯乙墓编钟铸造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战国时代,它气势恢宏,总重量达到两千五百多公斤,加上横梁、立柱等构件,用铜量达五吨之多,这在世界乐器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更神奇的是,每一个编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这两个音恰好是三度的关系。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曾侯乙墓编钟,音域宽达五个半八度,而且十二个半音齐备,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具有十二个半音的乐器。 曾侯乙墓编钟 小组讨论: 透过对编钟的了解,试着说说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科学与艺术相结合 —— 造就了完美的曾侯乙墓编钟。 交流收集的资料,说说你还了解哪些唐三彩知识或作品? 三彩骆驼载乐俑,釉色鲜明润泽,造型生动优美,透过这件艺术品,人们遐想着1300多年前唐朝都城长安街头一群胡汉艺人骑着高头骆驼载歌载舞的浪漫情景。其实,由于它巧妙地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观者只是陶醉于俑塑的从容、和谐之美,忘却了这实际是惊心动魄的杂技节目。 结合教材中关于唐三彩的介绍,说说唐三彩这种艺术作品中科学的作用? 三彩骆驼载舞俑 唐代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工艺作品? 艺术记录的…… 你想过艺术给科学带来了什么吗? 中国曾有犀牛分布,古文物可以作证。 下图:小臣艅犀尊,殷商后期作品。生动、古朴,被喻为“中国雕塑开篇之作”。上图:错金银云纹犀尊,战国中晚期。两器皆取象苏门答腊犀,说明华北曾有犀牛分布。事实上,三种亚洲犀中国俱备,直到上世纪才完全灭绝。 小臣艅( yú )犀尊 殷商 错金银云纹犀尊 战国 你知道这幅作品关注的是什么科学现象吗?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修拉 新印象主义试图用光学科学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 自然科学试验的成果表明, 在光的照耀下, 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色彩, 必须把不同的、纯色彩的点和块,不经调混地并列在一起。 用这种方法, 颜色的彩度的亮度可以获得最鲜明的效果, 而中间色则是在观赏者眼中的视觉调绘中自然形成的。 也因为他们在具体敷色时用点彩的方法, 所以又被称作“点彩派”。 新印象主义根据这一色彩分割的理论作画,也被称作“分割主义”。 下楼梯的女人 杜尚 (油画) 对比两幅作品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据说,杜尚曾经在一个搞摄影的朋友那里看到了一张重复曝光的底片,底片中连续动作互相重叠的现象,给了画家很大的启发。 高速拍摄的沙滩排球 (摄影) 介绍你了解的绘画作品,说说作品与科学的联系。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从事光学和几何学研究,发展出透视法和明暗法,可以在平面上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在此之前,科学家从未注意过这个问题。 艺术家们研究透视,不但为科学——特别是光学——研究拓展了视野,更直接帮助了科学家,使之成为科技制图的有力工具。 雅典学院 拉斐尔 艺术和科学相互作用…… 艺术家借助科学使得艺术科学化,科学化了的艺术又回过头来哺育了科学……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即发端于人类的智慧与创造。 小组讨论: 试着说说你理解的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黄丰拍摄的《水乡烟雨》系列作品之一 感受科学与艺术的美——摄影艺术欣赏 红色------ 神秘之照(摄影:Clark Little) 摄影艺术作品欣赏 现代科学家认为这一设计可能永远不会飞,但这仍旧是达·芬奇最著名的发明之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将达·芬奇视为双旋翼直升机概念的鼻祖。 科学与艺术的巨匠——达·芬奇 你知道这是什么设计吗? 达·芬奇设计的“直升机” 他在这张设计图旁边写到:“如果有人用一大幅涂上树胶的麻布,每边长12码,高12码,那么不论他从多高处跳下来,都不会受伤。” 英国人尼古拉斯依照达·芬奇设计的方法制造了一个降落伞,由一个离地面3000米高的热气球上跳下,结果安然无恙。 达·芬奇于1483在一本记事簿上绘制了人类第一个降落伞的设计图(下图)。 张衡(78-139),字平子, 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后人誉为“科圣”。 上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王振铎,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描写,结合英国科学家的地震理论,复原了我们看到的这个张衡地动仪。 地动仪 张衡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张衡用“

文档评论(0)

136****289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