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数学之美wk.pptx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1,2,3,5,8,13,21….植物的数学之美XYZ in CCNU2017.02.24斐波那契数列的由来1.兔子问题—斐波那契的《算盘书》 假设一对初生兔子要一个月才到成熟期,而一对成熟兔子每月会生一对兔子,那么,由一对初生兔子开始,12 个月后会有多少对兔子呢?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1、2、3、5、8、13、21、34、55、89……这个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在数学上,斐波纳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归的方法定义:F(0)=0,F(1)=1,F(n)=F(n-1)+F(n-2)(n≥2,n∈N*)它广泛存于在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等领域,列昂纳多·斐波那契(1170---1250)是第一个研究了印度和阿拉伯数学理论的欧洲人。他也是斐波那契数列的发明者,一个不平凡的意大利数学家。美国数学会从1963起出版了以《斐波纳契数列季刊》为名的一份数学杂志,用于专门刊载斐波纳契数列方面的研究成果。由于该数列中的数值越靠后越大,因此两个相邻的数字之商将越来越接近0.618034这个值,例如34/55=0.6182,已经与之接近,这个比值的准确极限是“黄金数”。11120.530680.625130.615385210.619048340.617647550.618182890.6179781440.6180560.618或者1.618,这个数字是否觉得似曾相识。这其实是一个数学比例关系(说到数学,不要先着急晕哦,知道咱们做设计得对计算都不敏感,呵呵),即把一条线段分为两部分,此时短段与长段之比恰恰等于长段与整条线之比,其数值比为1:1.618或0.618:1先,树枝分叉并不是随意的,是树木生长过程中不断调整的。树木的生长分初级生长(primary growth)和次级生长(secondary growth)。初级生长是指顶端分生组织形成的生长,主要是芽和根尖;次级生长主要是指侧生形成层(lateral meristem)形成的生长。树的分支就属于后者,准确来说是来自叶腋分生组织(Axillary meristems),多处于叶子和枝干接触部位的上方。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叶腋分生组织不断形成,但是叶腋分生组织是处于休眠还是激活、激活后形成腋芽(Axillary bud)是否继续生长,生长情况如何,都是受到精密调控的。一个普遍的例子就是我们高中所学的“顶端优势”,是生长素介导的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决定了树分叉的生长情况。其次,树枝的分叉也体现在精密的生长设计上。在植物的次生生长上,很多时候是符合斐波纳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的,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可以归纳为F0=0,F1=1,Fn=F(n-1)+F(n-2)。这个数列有一个性质,越往后面,相邻两个斐波纳契数(1/2, 2/3, 3/5, 5/8, 8/13)的比越近似等于0.618黄金分割,这个数列又称为又称黄金分割数列。在发育成树枝的叶腋的排列中,记任意一个点为0然后往上数,知道另一个相同位置出现叶腋,其中的周数/叶腋数(1/2, 1/3, 2/5, 3/8, 8/13)很多都是斐波那契数的相邻两个。这趋近于黄金分割点的排列方式可以保证在空间上错落开,充分利用阳光。除了斐波纳契数列,树枝分叉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当树木分岔时,树干和树枝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树干的粗度等于同一高度树枝的总粗度,用数学表示的话是 D2 = ∑di 2,其中D表示树干的直径,di表示次生分枝的直径,i = 1, 2, ... n(真实情况其中的指数介于1.8到2.3之间)。这个现象是由达芬奇发现的,所以也称达芬奇公式。那么为什么分枝会遵循这个公式呢?最近Physics Review Letters发表的文章Leonardo’s Rule, Self-Similarity, and Wind-Induced Stresses in Trees给出了可能的答案。作者建立了模型分析,从工程学的角度发现这样的结构是最能抵抗强风的设计,而树木的分叉在演化过程中就“自动”演化出了符合达芬奇公式的结构。最后,树木分叉最终形成的树冠,而树冠的“设计”其实也非常有讲究。一般来说树冠可以分为六种形态:长型、球型、椭圆型、瓶型,金字塔型和垂枝型。一般来说这跟顶端优势是否明显有关系,如果顶端优势明显,向两边生长就会抑制,形成高大的树,如松树;如果顶端优势不明显,树就会倾向于横向生长,如橡树。树冠的形态和生长地域息息相关,举个例子,多在寒冷地球的针叶树,树冠和切面面积宽度比温带地区的数目要小,而且呈金字塔状,这样的结构可以防止在下雪的时候侧枝积累过多的重量,导致树枝的折断,从而保护树木。菠萝的表层

文档评论(0)

178****4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