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引起的水环境问题培训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2005年12月:广东省韶关冶炼厂违法超标排放含镉污水,发生北江严重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北江下游韶关、清远、英德三个城市的饮用水受到威胁,部分城市自来水供应停止; ? 2006年1月5日:华强化肥公司由于废水处理系统的排污管道腐蚀破裂,约600吨硫酸废水泄漏,直排重庆綦江河,在河面形成一条长达300米的污染带。造成3万人断水两天。 ? 2006年8月21日:吉林长白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向松花江支流牤牛河中人为排放有机化工废水造成水污染事件,致使哈尔滨局部停水; 近期发生的重大突发性污染事故: ? 2006年8月21日:重庆嘉陵江上出现绵延约两公里的“黄潮”。已经查明是一起非法偷排放的重金属污染事故; ? 2006年9月8日:湖南省岳阳县发生一起饮用水源受到砷化合物污染事件(水中砷超标10倍)。经排查,发现污染源为新墙河上游50公里处的临湘市一化工厂废水池发生的泄漏,造成大量高浓度含砷废水流入新墙河,致使岳阳县城8万多居民停止饮用自来水。 许多突发性污染事故与当地政府失职和不作为有极大关系! 全国废水及COD排放量年际对比 项目 废水排放量(亿吨) COD排放量(万吨) 氨氮排放量(万吨) 年度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2000 415.2 194.2 220.9 1445 704.5 740.5       2001 432.9 202.6 230.3 1404.8 607.5 797.3 125.2 41.3 83.9 2002 439.5 207.2 232.3 1366.9 584 782.9 128.8 42.1 86.7 2003 460.0 212.4 247.6 1333.6 511.9 821.7 129.7 40.4 89.3 2004 482.4 221.1 261.3 1339.2 509.7 829.5 133 42.2 90.8 2005 524. 5 243.1 281.4 1414.2 554.8 859.4 149.8 52.5 97.3 与2000年增减率的% 26.32 25.18 27.39 -2.13 -21.24 16.05 19.65 21.12 15.97 由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公布的《2006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公报》再次敲响了我国环境污染形势的警钟。 公报显示,2006年上半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降反升: ?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689.6万吨,同比增长3.7%; ?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74.6万吨,同比增长4.2%。 2006年上半年全国的污染物排放仍然在增长! 河流污染的特点: ? 从地区分布上:北方河流从整体上看污染重于南方河流,东部发达地区河流污染重于中西部地区。 ? 河流下游水质劣于上游,支流水质劣于干流。 ? 河流在城市和工矿区段水质最差。 可以看出河流受污染程度与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及河流自身的自净能力等因素有较大的关系。 2004年淮河发生重大污染事故: 2004年7月16日到20日因淮河上游突降暴雨,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河南漯河、周口和安徽阜阳等地相继开闸放水。在洪水的推动下,闸内积存的污水成团下泄。淮河污染史上最大污水团形成并“扫荡”淮河干流,充斥河面的黑色污染水团全长达133公里,总量约4亿吨。 污染团通过下游江苏境内盱眙县,进入洪泽湖。盱眙县河流的氨氮值、溶解氧等主要指标均严重超标,水质为劣五类,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实例】我国大江大河水环境状况: ? 五大河之一的淮河污染严重 淮河污水团形成总长150多公里带状体 淮河支流颖河闸排出的污水 江苏省盱眙县死掉的鱼蟹(2004年) 淮河2000年变清的口号落空,应吸取教训 淮河是中国第三大河流, 1994年国务院牵头,开展淮河流域水体污染大规模治理,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对污染源企业进行污染防治改造,关停4000多家 “十五小”企业。要求256座城市建立污水处理体系。并要求所有工业企业限时达标排放(1997年“零点行动”)、提出2000年“淮河水体变清”,至今,历时12年,数百亿投资,但收效甚微。 但许多拥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大型企业依然直排污水,“十五小”企业死灰复燃;生活污水占淮河污染比重超过60%,但整个流域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仅有8家,计划建设的污染处理设施平均动工率不到30%。半个多世纪治淮兴建的闸坝工程,变成了各地拦清储污、伺机下泄的工具。

文档评论(0)

yuzongjuan78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