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上古西亚 第一节 初始文明 第二节 古巴比伦王国 第三节 古代亚述 第四节 新巴比伦王国 第五节 古代赫梯、腓尼基和巴勒斯坦 第六节 洲际帝国-波斯帝国 第七节 古代西亚文化 *本章注意点: 1.汉漠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社会经济制度 2.新巴比伦王国的扩张与衰亡 3.腓尼基的海外殖民和文字的发明 4.犹太、以色列统一王国的形成及其分裂 5.犹太教的形成与发展 6.大流士一世的改革 7.波斯帝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参考书目 1.陈小红、毛锐:失落的文明——巴比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2.沐涛、季惠群:失落的文明——犹太王国,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3.华严明:“文明的故事”系列丛书,海南出版社,2001年。4.(以色列)阿巴?埃班:犹太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史料 1.古代城市遗址、大型宫殿和神庙等建筑 2.雕刻、壁画等艺术品 3.陶器、圆筒印章和其他各种小器具 4.墓葬 5.碑铭和泥板文书 6.古典作家的记述 *古代历史的重新发现 ◎ 19世纪-20世纪初的考古活动: 遗址的发现: 拉伽什城遗址 亚述王宫与乌尔城、巴比伦遗址。 楔型文字的泥版文书。 ◎ 德国人格罗芬特译古波斯文。 ◎英国人罗林生译亚述文和巴比伦文。 ◎英国人莱亚德发现尼尼微。 第一节 初始文明 一、自然环境与居民 二、苏美尔文明 三、阿卡德王国 四、乌尔第三王朝 城邦 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南部出现了数以十计的奴隶制城邦,这些国家都是一些人口不多、地域狭小的小国,因此近代史学把这样的国家称为城市国家,简称城邦。城邦成为两河流域早期国家的历史形式。 ◎ 苏美尔人城邦具有浓厚宗教色彩。每个城邦都尊奉自己的神灵,神庙是城邦的经济中心。神庙地产规模庞大,僧侣作为城邦的首领主持祭祀和掌管神庙地产,具有广泛的影响,神庙地产与国有土地之间界限模糊,宗教政治与世俗政治浑然一体,为其突出特征。 原始军事民主制的遗存,导致苏美尔城邦的民主政治色彩:城邦首领、贵族会议和人民大会。 ◎ 苏美尔人的文明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一般认为,苏美尔文明的辐射范围曾经达到尼罗河流域与印度河流域,而尼罗河流域的文明以及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苏美尔文明的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 ◎ 萨尔贡: 即位后建新都阿卡德城, 降服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 乌鲁克、拉伽什诸城邦, 统治巴比伦尼亚地区。 第二节 古巴比伦王国 一、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 二、汉谟拉比的统治 三、汉谟拉比法典 四、古巴比伦王国的衰亡 一、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 ◎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以后, 苏美尔人最终退出两河流域的政治舞台,两河流域出现了许多阿摩利人建立的城邦,包括伊新、拉尔萨、马里、埃什嫩那、巴比伦等。 ◎ 前1894-1595年。 ◎ 阿摩利人于前1894年在巴比伦建城。 三、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刻现存于巴黎的卢弗宫,是研究汉谟拉比时代的重要史料。 根据统一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了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和巩固政权,汉漠拉比制订了古代奴隶制社会第一部较完整的法典,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 汉漠拉比法典共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刻在一个玄武岩石柱上。前言宣扬他的权力来自神授,并宣扬他的功绩,结语主要宣称他的法典“公平”与“正义”,希望垂之后世,正文共有282条,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制度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它所反映的古巴比伦社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等级制度法典把巴比伦人分为三个等级:①阿维鲁,有公民权的自由民。②穆什根努,无公民权的自由民。③奴隶,完全无权的人。其法律地位完全不同。 2.土地制度国王拥有大量土地。主要由对王室负有不同义务的人们分散经营。据具体情况有:①祭司、商人之类:他们领得土地,作为替国王服务的报酬,这种土地可以买卖,但买者必须替卖者为国王服务,这类人大都是富有的奴隶主。②负担兵役义务的人:他们领取土地作为服役报酬。③纳贡人:他们领取土地耕种,向国王交纳租税。这两种人都无权出卖、转让他们从国王处领取的土地,但他们对于自己买得的土地有权出卖,属于阿维鲁个人的土地也可以出卖、转让、抵押、出租。 3.奴隶制的发展和自由民的分化法典中说到王室奴隶、穆什根努的奴隶和公民私人的奴隶。私人占有的奴隶比以前增多,且奴隶是可以买卖的私产,法典甚至规定了奴隶的价格。奴隶最初是战俘,后以外地买来的居多,奴隶劳动不仅用在王室和神庙经济中,在农业、手工业、家内及公共工程中都有使用。自由民进一步分化,阿维鲁和穆什根努中的少数变成了奴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