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MATLAB的渗氮扩散数值模拟程序
摘 要:本文介绍了渗氮的工艺和机理,并综述了已有的部分离子渗氮的模型。由于在渗氮过程中,扩散系数D是随着氮元素质量分数的变化而变化的,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本文采用了非线性抛物线方程的有限差分格式,重新推导了有限差分方程,改进了基于变扩散系数的离子渗氮模型。文章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对一维渗氮过程进行了模拟。
关键词:渗氮;变扩散系数;差分方程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itriding process and mechanism. It integrates some famous existing ion-nitriding models. As it is in the nitriding process,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 is changing with the nitrogen content. Combined with this actual situation, we use the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 of nonlinear parabolic equations, re-derive the finite difference equations and improved 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based on variable nitriding model. At last, we use Matlab software simulate one-dimensional nitriding process
Key words: nitriding; varia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 difference equation
渗氮处理的机理
氮化是将活性氮原子渗入钢件表面层的过程,又称渗氮。钢的氮化在机械、石油、国防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它与渗碳和淬火相比有着突出的优点。渗氮通过改变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形式,改变了钢铁材料本身的一些性能,例如:硬度,静载荷或交变应力下的强度、摩擦性及腐蚀性等,渗氮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因为渗氮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钢铁零件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和抗腐蚀能力,所以普遍应用在各种精密的高速传动齿轮,交变载荷下的柴油机曲轴、内燃机曲轴,要求变形小并有一定抗热耐热能力的气阀等。
1.1 Fe—N相图
图1 Fe-N相图
Fig.1 Fe-N phase diagram
1)α相
α相是氮在体心立方点阵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含氮马氏体,具有体心立方晶格,氮原子位于八面体空隙中,氮浓度在室温时小于0.001%,590℃达到0.115%,氮在α-Fe中的扩散系数最大。
2)γ相
是氮在面心立方点阵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含氮奥氏体,氮原子无序的分布在八面体间隙中,仅存在于590℃以上,γ相在590℃会发生共析转变,会分解生成α+γ’相。
3)γ’相
一种成分可变的铁和氮的化合物,具有面心立方晶格450℃时氮在铁素体中的局部浓度为5.7%—6.7%时,氮原子有序的占据面心立方间隙,出现面心立方的γ’相氮化物。氮含量为9.9%时,成分符合Fe4N,γ’相为铁磁相。
4)ε相
是一种成分可变的化合物,具有密排六方晶格,ε相成分大致在Fe2N—Fe3N之间,其含氮量为8.25%—11.0%,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ε相的成分范围扩大。
5)ζ相
成分大致相当于Fe2N,脆性大、耐腐蚀性强,在500℃以下转变为ε相。
α相和γ’相具有良好的韧性,ζ相的韧性极差。ε相具有高的耐磨性,同时具有高的抗大气和淡水腐蚀的能力。氮化物具有有限的碳溶解度,γ’氮化物可以溶解0.2%的碳,ε氮化物可溶解4%的碳,因此可在氮化后形成碳氮化合物。
1.2 组织的形成以及氮的吸收过程
氮化不能在纯的氮气中进行,主要是因为分子状态下的氮活性很小,不容易被钢的表面吸收。所以更多的是采用氨气分解,产生具有足够活性的氮原子,更好的被钢件表面吸收。
工件表面吸收了大量的活性氮原子后,会首先在表面形成α—Fe固溶体。渗入的氮原子沿晶界和通过晶粒向工件内部进一步转移,为向内扩散创造了条件。氮浓度的分布取决于氮化时间,当氮浓度达到γ’相或ε相氮化物的饱和氮浓度时,会出现相应氮化物。从单晶核开始形成的氮化物连接成一个封闭层,即为氮化物层或化合物层[1]。
图2 纯铁在渗氮过程中渗层氮浓度随时间(τ)的变化
Fig.2 Nitrided layer changes in iron nitriding process over time (τ)
氮原子从工件表面的饱和层向内层扩散,表面氮含量高,表面和内部产生了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