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文化和中医.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中医对脏腑功能的认识,也借助对社会次序的认识来描述脏腑功能。如《素问·灵兰秘典论》里有以下论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这样通过政府职能分工形象的描述了脏腑功能,并且对脏腑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 中医对火的认识里有君火和相火的划分,认为两者功能不同。“君火以明(名),相火以位” 。君火指心火,“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有“君火以明”之说。相火属三焦,相火具有蒸化肾水的气化作用和腐熟水谷的生化作用,这两大功能主宰人的生与死,故曰“相火以位”。这就是说,心之君火必须依重于三焦相火的作用,并且相互密切配合,以温养机体,才能使机体平安无病。 君火和相火功能的差 别与君、相分工是一致的。古代有医家已认识到。如王冰把“君火以明”改为“君火以名”,并认为君火虽有君主之名,只是“名誉”君主而已,实权确在在“位”之相火。故少阴不司气化,而相火代君行令。又如李东垣认为“少阴为火,君主无为,不行其令,相火代之。”对君相火的认识关系到对人体功能的正确认识。 (2 ) “君臣佐使”与中医制方 儒家重视次序和分工的思想,君臣的范畴是儒家所重视的,提出了“君君、臣臣”的理念,这也是“礼”的体现。这对中医制方原则产生深远影响,形成了君、臣、佐、使的制方原则。 君臣佐使理论起源于《神农本草经》,在此书中,共有两处记载君臣佐使的内容。一是“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不可久服。”二是“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宜摄。合和宜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君药治疗主病和主证的常用药物,是治疗主要的兼病或兼症的药物。 虽然丞相辅助皇帝,是皇帝的家臣,但是丞相负责实际行政任务,是古代中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这样对君药和臣药关系就会有新的认识,臣药作用不仅仅起辅助和治疗兼证作用,有时会起到主导和治疗作用。 Thank YOU 儒家文化与中医 何为 “儒医”? “儒医”始称于宋代。宋代儒士往往以不知医为羞,不少士大夫亲自整理收集验方、家藏方,如陆游的《集验方》、苏轼和沈括的《苏沈良方》等都属此类。 同时,客观上受宋代儒学“格物致知”学风的影响,不少宋儒也将研讨医学作为格物致知的对象,如北宋末年寇宗奭,宦游期间颇能留心医药,因发现当时本草著作不无脱误,于是深入实践,反复验证,搜访十余年,撰成《本草衍义》一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的医著 《格致余论》中论道:“古人以医 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其也是 弃儒从医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后清代兵部尚书、湖广总督吴其浚宦游时广收植物标本,绘制成图,编成《植物名实图考》,为我国第一部大型区域性植物志,对植物分类学及本草学均有较大参考价值。 邹韬奋在 《无所不专的专家》一书中有云:“医生原是一种很专门的职业,但在医字之上却加一个‘儒’字,称为‘儒医’,儒者是读书人也。于是读书人不但可以‘出将入相’,又可以由旁路一钻而做‘医’。”“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 可以说,“儒医”是对古代医生的最高评价。 一、仁爱理念与中医学思想 儒家伦理的一个重要表现 就是“以仁为己任”, 儒家的核心是“仁”。 什么是“仁”? 仁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伦理观念,因为儒家的发展而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道德标准、人格境界及哲学概念。 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容包涵甚广,核心是爱人,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 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说文解字》里“仁”字的三种小篆写法,下面是相应的楷书字体。 “仁”是儒家最高的 道德标准。首先是爱自己的亲人, 以孝悌为仁之本;继而 以忠恕之道将这种仁 推及到社会上所有的人, 就是“爱人”。 “仁术” 精通医术是实现仁道 之一端,中医学在 中国古代被称为 “仁术”。 “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於情。” --- (喻昌《医门法律》) “生民何辜,不死於病而死於医, 是有医不如无医也。学医不精, 不若不学医也。” ---(吴瑭《温病条辨序》) 仁爱思想和入世治平的思想激励 着人们去钻研医术。 “仁”学在中医的体现 (1)重视生命,体察人情 “天复地载

文档评论(0)

smartxiaoh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