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云廷城市经济学第十二章 城市区域经济.ppt

冯云廷城市经济学第十二章 城市区域经济.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 市 经 济 学 张永 主讲 第十三章 城市区域经济 第一节 城市经济区域的内涵与边界 第二节 城市区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都市圈的生成机理 第一节 城市经济区域的内涵与边界 城市经济区域的内涵与特征 城市引力模型与城市经济区范围的确定 一、 城市经济区域的内涵与特征 1、注意几个概念的界定区分 城市群:在主要核心城市周围,集聚了不同类型、规模的城市,形成于与核心城市保持较密切联系的城市群体。 城镇密集地区:基本与城市群一个意思 都市区:以一个大( 中)城市为中心,将外围与其密切联系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较高的县、市共同组成的区域,内含众多的城镇和大片半城镇化或城乡一体化地域。 都市连绵区:若干都市区连成一片 都市圈:相当于城市经济区的概念 城市经济区域:非农业人口集聚的城市建成区与其具有内在的、广泛的经济及社会联系的城乡地区之间,在生产要素的集聚与扩散中,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在生产、流通等方面紧密联系、互相协作、内部具有很强经济集聚性的经济综合体。 2、城市区域的类型 (1)根据层次 基本区 中等城市区域 大城市区域 (2)根据区域中心城市的多少 单一型城市区域 复合型城市区域 3、城市区域的结构特征 经济中心 经济联系 产业结构 腹地范围 二、城市引力模型与城市经济区 范围的确定 (一)城市引力模型 1.城市经济力——城市对其周围地区的影响力和作用强度。表现为城市集聚力 、扩散力和摩擦力三种形式。 空间相互作用正是借助于三种力实现的 亨德森的“向心力”与“离心力” 保罗·克鲁格曼的观点 城市引力模型:借鉴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用于预测劳动力、信息和商品等要素在城市间、地区间的流动。 一般地,任何一对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将被表示为人口的乘积同距离的比例。P423 引力模型表明,空间相互作用取决于城市规模与城市距离之间的关系 引力模型的不断修正 2.界定经济区域 (1)城-区经济场效应理论 (2)数学模型 (1)城-区经济场效应理论 城市与区域可以被看成是一个空间经济场 外部效应可以被理解为由某种行为引发的场效应 城市场效应指中心城市集聚和扩散对其所处区域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城-区经济场效应有3个因素很重要:创新的原生地(中心城市)的规模;城市网络体系的健全程度;空间扩散的障碍大小 城市场效应或场力影响所及的范围可称为城市的影响范围,而这个范围其实就是城市市场范围。 经验研究表明,城市经济区与距离有关 (2)数学模型 艾萨德法 赖利-康弗斯分界点公式 城市影响力模型 城市影响力模型 ——饶会林(1999) 式中:Rik是城市i在k点的影响力;Pi是城市i的社会经济综合能量,可用GDP来代表;dik是城市i与k点之间的标准距离,不是实际距离。 城市影响力模型 ——饶会林(1999) 式中:V为标准速度,V1为交通工具的实际运行速度,d1为两地间的实际距离,d为标准距离。 城市影响力模型 ——饶会林(1999) 为了划定城市经济区域的范围,需要确定城市影响力的标准阈值——城市影响范围边缘影响力最低值Rk。城市i的标准经济区域范围的半径dik可由式1导出 ,根据dik值即可圈定城市区域范围。 (二)城市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二)城市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运用2001年京津冀经济区各城市的GDP数据,运用式3计算出各城市标准城市区域范围(计算中所用Rk为1000万,这是由长三角的情况推断出来的),从左图可以看出,京津冀各城市区域之间互相重叠、交叉在一起,这是各城市之间相互交叉辐射或吸收的结果。 (二)城市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关于京津冀经济区的几点认识: 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各有自己的比较优势 。 京津冀的基础设施有必要进一步改善,以加强各城市间的联系 。 京津冀分享同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三方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建设这个生态系统。 第二节 城市区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区域的形成机制 1、产业集聚效应的驱动 2、产业扩散效应的驱动 3、区域网络化组织发展的驱动 4、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驱动 5、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驱动 6、城市功能集聚与扩散的驱动 1、产业集聚效应的驱动 在工业化初期、中期,一些铁矿、煤炭、石油等资源蕴藏丰富的区域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在集聚作用下 ,形成城镇密集区。 德国鲁尔区城市区域、我国辽中南城市区域、珠江三角洲城市区域。 2、产业扩散效应的驱动 主动扩散。韩国的首尔城市区、长三角城市区 被动扩散。美国五大湖城市区、欧洲西部城市区。 3、区域网络化组织发展的驱动 两种网络:区域网络化组织包括由交通运输、通信电力等物质性线路组成的物质性网络和有市场中各种要素资源流动形成的非物质网络两种。 两种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