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二章 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邬沧萍,侯东民,主编.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两种生产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共同构成了人自身的存在方式。一定数量的人口和必要的资源环境条件是实现两种生产的前提,而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本身所产生的生产方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起点。 本章简要介绍人口、环境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于社会运行的意义及其发挥影响的主要方面。 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两种生产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共同构成了人自身的存在方式。(存在的基本外在表现) 2、人口是指特定时间、特定地域所存在的人的集合,这样一种集合呈现出一定的数量、质量和构成特征,并由此对社会运行和发展产生基础性影响。 (总量、性别、年龄) 3、环境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物理基础。特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着人口发展,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也在不断地改变着环境。 (草原民族、大陆民族、海洋民族) 4、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社会与环境在双向互动中呈现出复杂的协同进化的趋势。当今世界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更应关注环境资源条件对于社会运行的重要影响。 (雾霾的发生机理?) 5、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直接、最现实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起点。不同类型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生活的不同形貌,甚至也对人口自身的生产和环境资源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而改变着社会运行的人口与环境条件。(奴隶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网络社会) 人口结构 人口迁移 老龄化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环境 IPAT模型 新生态范式 生态现代化 生态文明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第一节 人口与社会运行 第二节 环境与社会运行 第三节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 “人口”,就其最基础的含义而言,即是指特定时间、特定地域所存在的人的集合,这样一种集合呈现出一定的数量、质量和构成特征,并由此对社会运行和发展产生基础性影响。 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可以看作人口数量的同义词。人口规模受人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 人口结构可分为: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地域构成和人口的社会经济构成。 六次人口普查人口规模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点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态。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的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理论: 一般而言,影响人口迁移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人口规模和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人口环境容量,二是由人口规模和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人口经济容量。 人口转变理论:关于人口发展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之过程的一种理论。 人口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人口老龄化: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 人口发展增长和转变阶段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综合反映人口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指的是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 死亡率:粗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是反映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世界分布图 一、环境及其社会功能 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生物物理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应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部分。 环境的三种功能:供应站、居住地和废物库。 三种功能彼此竞争空间,常常相互冲突。 第一个时期是采集狩猎时期,持续约两三百万年。 第二个时期是农业时期,持续大约1万多年。 第三个时期是工业时期,距今不过两三百年的时间。 邓肯 POET(人口-组织-环境-技术)模型: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该模型也被称为“生态复合体” 在模型中:(1)每个要素是与其他三个要素相互关联的;(2)任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三个要素产生影响。 例如:人口(P)的增加可以创造技术(T)变迁的压力以及扩大城市化(O)的需要,由此导致更多污染(E)的产生。 IPAT(环境影响—人口—富裕程度—技术)模型: 该模型表明在其他因素都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增长或者资源消费增加,制造污染的技术使用增加,都将导致环境影响和破坏的扩大。此外,它也表明,社会层次上的富裕,或者人们消费物品的总量,也对环境有着影响。 I=PAT 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如大量采掘自然资源、加工和使用自然资源、生产以及使用各种工业产品、处理各种生产生活废弃物等所造成的环境(水体、大气、声音等)污染和生态破坏 原生环境问题:由于环境系统自身变动(例如自然灾害)所引发的环境破坏 雾霾笼罩下的

文档评论(0)

151****0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