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场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仿真.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近场阵列信号处理模型 2.1 引言 本章首先介绍近场信号模型,推导了近场条件下的阵列响应矩阵,同时和远场阵列响应矩阵进行了对比。最后在近场信号模型条件下介绍了近场自适应波束形成理论,给出了典型仿真结果。 图 2- SEQ 图表 \* ARABIC 1 远-近场转化示意图 如图2-1所示,假设信号源为S,其远场范围近似在以外生效,其中r为信号到阵列中心的距离,D为阵列的最大孔径,为工作波长。由图可知,当信源处于阵列近场范围内时,阵列各阵元接收到的信号是球面波而不是平面波。 2.2近场信号传播模型 假设r为信号距离基阵中心的距离,、分别为信号相对于基阵的俯仰角和方位角,近场波面是球面的,其波动方程可以写成[1,2]: (2- SEQ 公式 \* ARABIC 1) 式中c为信号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在各向同性的介质中信号不随和变化,因此可以记为,上面的式子可以简记为: ( SEQ 公式 \* ARABIC 2-2) 此时方程的解为: (2- SEQ 公式 \* ARABIC 3) 式中A为常数,表示距离r处的信号幅度,为信号的角频率,,其中为信号波长。距离不仅对接受信号相位有影响,而且对信号幅度也有影响,接收信号与距离成反比。 2.3阵列近场响应矩阵 假设有一个阵列有M阵元,假设信号源S处于阵列的近场范围内,假设取这列的中心作或者某个阵元为坐标原点,S与坐标原点的距离为r,方位角和俯仰角分别为,如下图所示: 图 SEQ 图表 \* ARABIC 2-2空间任意结构阵元接收近场信号示意图 假设第m个阵元的空间坐标为,它到原点的距离为,现假设有K(K<M)个信号处于阵列的近场范围内,则第m个阵元与第k(k=1,2,…,K)信源的距离为可以写成: (2- SEQ 公式 \* ARABIC 4) 因此根据上一节近场信号接收模型,可以得知第m个阵元的接收信号可以表示为: (2- SEQ 公式 \* ARABIC 5) 若以原点处阵元接收的信号作为参考信号,此时天线阵元的接收信号用矢量表示为: (2- SEQ 公式 \* ARABIC 6) 其中: (2- SEQ 公式 \* ARABIC 7) (2- SEQ 公式 \* ARABIC 8) (2- SEQ 公式 \* ARABIC 9) (2- SEQ 公式 \* ARABIC 10) 若信号为宽带信号时,则阵列接收信号的是一个含有多种频率成分的宽带信号,则此时一般需要考虑不同频点处的导向矢量,则此时导向矢量是一个含有频率的函数: (2- SEQ 公式 \* ARABIC 11) 其中表示信号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根据对以上的导向矢量矩阵分析可以得知,通过对球形波的方向矩阵进行波前补偿(幅度和相位双重补偿),各阵元输出信号进行加权求和,就能使阵列在信号点处的功率输出最高,并可以抑制非期望信号方向和距离上的干扰信号。根据天线的互易性定理可以得知,若是各个阵元发射信号,并且进行加权补偿,则可以只在近场范围内的期望聚焦点处形成能量的最大化叠加,实现某点的功率最大化接收。 2.4阵列远场响应矩阵 远场信号入射到阵列天线上时,第m个阵元与原点处参考阵元的相位差可以记为: (2- SEQ 公式 \* ARABIC 12) 假设共有()个信号位于阵列远场中,则阵列响应矩阵为: (2- SEQ 公式 \* ARABIC 13) 对比分析阵列近场和远场响应矩阵,对比可以发现远场可以看成是近场的一个特例,当信源距离阵列的远场时()时,可以近似为: 将上面的近似代入其中,则可以得知近场和远场的导向矢量相同,远场至少近场的一种近似而已,所以近场阵列响应矩阵相比于远场而言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2.5近场自适应波束形成 分别分析了阵列近场和远场响应矩阵以后,本节主要把自适应算法用于近场环境下波束形成,给出近场波束形成的一个实例。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可以分为闭环算法(或反馈控制方法)和开环算法(直接求解方法)两大类。一般来讲,闭环算法比开环算法要相对简单而且实现方便,但是其收敛速度往往受到系统稳定性要求的限制;直接求解方法不存在收敛问题,可提供更快的暂态响应性能,但可能同时受到处理精度和阵列协方差阵求逆运算量的限制。自适应波束形成作为一种数据驱动的算法,可以不受阵列形式,信号样式以及是否远近场的影响,只需要知道参考信号就可以进行波束形成。下面主要介绍4类近场自适应波

文档评论(0)

niupai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