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计过程控制
S P C;课程大纲;1、控制图的起源;1924年发明;1932年,英国邀请 W.A. Shewhart博士到伦敦,主讲统计品质控制,从而提高了英国人将统计方法应用到工业方面的气氛。
就控制图在工厂中实施来说,英国比美国早。
;3、SPCSQC;二、SPC的目的;工作方式/
资源融合;三、基本的统计概念;1、数据的种类;;3、波动的原因;普通原因、特殊原因;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的区别;4、基本统计量说明;控制图示例:
;1、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计量值的分布形式有:;0.27%;2、控制图原理;3、“?”及“?”风险定义;“α”及“β”风险图示;0.005%; ; 4、控制图的设计;5、控制图的种类;2)按控制图的用途分类
分析用控制图: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控制图的中心线和上、下控制界限,画出控制图,以便分析和判断过程是否处于于稳定状态。如果分析结果显示过程有异常波动时,首先找出特殊原因,采取措施,然后重新抽取样本、测定数据、重新计算控制图界限进行分析的控制图。
管理用控制图:经过上述分析证实过程稳定并能力足够,可以用于现场对日常的过程质量进行控制的控制图。;n=10~25;不合格品数和不合格数的说明:;课堂练习:;五、计量型控制图
的制作步骤和判定原则;应用流程;1、建立Xbar-R控制图的四步骤:;步骤A:;A1:选择子组大小、频率和数据:
每组样本数:2-5;
组数要求:最少25组共100个样本;频率可参考下表:
;A2、建立控制图及记录原始数据;A3、计算每个子组的均值(Xbar)和极差R;A4、选择控制图的刻度;A5、将均值和极差画到控制图上;B阶段 计算控制限;
K为组数;R;B3、在控制图上画出平均值和极差控制限的控制线;C阶段 过程控制解释;应用控制图的目的是为了使生产过程或工作过程处于“控制状态”,控制状态(稳定状态)指生产过程的波动仅受普通原因的影响,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基本上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反之则为非控制状态或异常状态。;控制图的判异原则;链:有下列现象之一即表明过程已改变或出现这种趋势:
连续7点位于平均值的一侧;
连续7点上升或下降。;明显的非随机图形:
根据正态分布来判定,正常应是有2/3的点落在控制限中间1/3区域,如出现下列情况:
1、超过90%的点落在控制限中间1/3区域,或
2、少于40%的点落在控制限中间1 /3区域
应调查过程是否存在特殊原因或数据是否经过编辑?;控制图的判定准则:
(1)、基本判定准则:
当控制图中的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说明生产过程存在特殊原因,需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以确保过程处于稳定状态:
超出控制线的点;
连续七点上升或下降;
连续七点全在中心点之上或之下;
点出现在中心线单侧较多时,如:
连续11点中有10点以上;
连续14点中有12点以上;
连续17点中有14点以上;
连续20点中有16点以上。
;(2)、图示判定准则:
当控制图中的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说明生产过程存在特殊原因,需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以确保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A
B
C
C
B
A;A
B
C
C
B
A;A
B
C
C
B
A;C6、重新计算控制限;C7、延长控制限继续进行控制;课堂练习:;D阶段 过程能力解释;D1、计算过程的标准偏差:;D2、计算过程能力:;课堂练习:;过程偏移系数K:;过程能力指数CP:;pk;过程性能指数Ppk;10;课堂练习:;A、收集数据:
计算各个样本组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其公式分別如下:;S;D、过程能力解释:;课堂练习:;A、收集数据
一般情況下,中位数图用在样本容量小于或等于10的情況,样本容量为奇数时更方便。如果子组样本容量为偶数,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均值;
通常只画中位数图将每个样本组的单值描在图中一条垂直线上,圈出每个样本组的中位数,将各样本组的中位数用直线依次连接起来;
将每个样本组的中位数(X)和极差(R)填入数据表;
建议同时画出极差图。;R;
C、过程控制解释:
(X-R控制图的判定准则与Xbar-R图一致); 在下列情况下,有必要使用单值而不是子组进行过程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子组内的变差为0):
-在测量费用很大时(例如破坏性试验),或
-当在任何时刻点的输出性质比较一致时(如:化学溶液的PH值)。
由于每一样本组仅有一个单值,可能过较长时间样本组数才能达到100个以上。
;A、收集数据
收集各组数据,计算单值间的移动极差( MR )。通常最好是记录每对连续读数间的差值(例如第一和第二个读数点的差,第二和第三读数间的差等)。移动极差的个数会比单值读数少一个(25个读数可得到24个移动极差),在很少的情況下,可在较大的移动组(例如3或4个)或固定的子组(例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OA实施技巧论概述.ppt
- SOP和质量手册的编写.ppt
- SPC-统计方法剖析.ppt
- SPC制程管制基础教育讲义.ppt
- SPC和研讨、交流、提高.ppt
- SPC在持续改进工作中的作用和应用.ppt
- SPC培训课件-应用型.ppt
- SPC培训课件讲义.ppt
- spc如何应用基本统计工具培训讲义.ppt
- SPC应用管理图培训讲义.ppt
- 渤海汽车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pdf
- 【生物】湖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学生版).pdf
-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解读课件)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pdf
- 【生物】湖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解析版).pdf
- 【生物】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学生版) .pdf
- 华斯股份:2025年三季度报告.pdf
- 安徽省蚌埠市蚌埠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开学检测物理试卷.pdf
-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解析版).pdf
-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2025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pdf
-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课件)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