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堂同步练习题卷:第4课宋明理学.docx

2019年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堂同步练习题卷:第4课宋明理学.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课 宋明理学 一、选择题 1.对于儒家经典文本,汉唐经学家的讲坛是一种权威主义的政治哲学讲法,他们往往只作引证,并不做论证;只作章句上的训诂,并不做义理上的诠释。宋明理学家不再拘泥于章句,而是演绎其中的义理,重新建构儒学思想体系。这种变化表明(  ) A.宋明儒学已经否定了儒学经典的权威 B.宋明儒学已不再为国家政治权威服务 C.宋明儒学改变了汉唐儒学的治学传统 D.宋明儒学成为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专制制度 B.“罢黜百家” C.“三教合一” D.程朱理学 3.“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这一思想的提出者应该是(  ) A.孟子 B.朱熹 C.董仲舒 D.荀子 4.钱穆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5.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6.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的是(  ) A.女权意识的觉醒 B.理学对社会影响的深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战乱与社会动荡加剧 7.《论语·颜渊》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思想吻合(  ) A.孔孟之学 B.老庄哲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9.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在王阳明看来,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以下言论中,最能支撑汤因比这一论断的是(  ) A.“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B.“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 C.“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D.“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 10.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此举(  ) A.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 B.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 C.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 11.《宋史·选举志》载:“中兴以来,建太学于行都,行贡举于诸郡,然奔竞之风胜,而忠信之俗微。亦惟荣辱深沉,不由学校,德行道艺,取决糊名。工雕篆之文,无进修之志。视庠序(学校)如传舍(旅店),目师儒如路人。”材料的作者(  ) A.肯定政府大兴文教,培养人才 B.鼓励创办私人学校 C.批评官学偏离教化于民的宗旨 D.反对分科举人制度 12.《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条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此作意在(  ) 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二、非选择题 13.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北宋东京(开封)内城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梦梁录》卷十八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恶多门久矣……

文档评论(0)

jyr0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