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项部分 古诗文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1.小娃:男孩或女孩。
2.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3.艇:船。
4.白莲:白色的莲花。
5.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6.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子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全草类。
7.一道:一路。
8.开:分开。
【诗意】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船儿划过的痕迹。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 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他的 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为 唐代诗人之冠。他的诗除了状物抒情外,大部分都在讽刺封建统治,表达心中的不满。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 政治功能,并力求 通俗,他的诗 风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算是朴素而近古,因此流传极广,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作《 新乐府》、《 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 三吏”、“ 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 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则代表他在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时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风鸢图诗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注释】
1.风鸢:或称纸鸢。鸢:老鹰。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
2.搓:两个手掌反复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地揉。
3.絮: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称为柳絮,也称柳绵。
4.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是极言其长。
5.消得:消耗,耗费。
6.带将:带领。
【诗意】
一群孩子使劲地搓呀搓,等放纸鸢的线搓得够长了,大家便兴致勃勃地来到郊外。然后读者可从画面看到,这是一个放纸鸢的好日子,风儿吹着,阳光照耀,孩子们不停地四处奔跑,把纸鸢送上天空。由这个画面,诗人兴起了感想:春风需要花多少气力,才能把纸鸢一个一个送上天去,任意翱翔,而长辈又需要花多少心血,才能把孩子一个一个培养成才,送上青云路呢?
【作者简介】
徐渭(公元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山人。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明代著名的艺术家。早年参加乡试,屡试不第;中年做过浙闵总督胡宗宪的幕客,曾为对抗倭寇的军事出谋划策。但由于徐渭嫉恶如仇,鄙视权贵,导致他一生穷困潦倒,甚至一度发狂,到了晚年只能靠变卖书画度日。他在书法、绘画、诗文、戏曲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画自成一家,尤其擅长花鸟,据史料记载,近代花鸟画中流行的润笔写意的泼墨画法,就是从他开始发展起来的。他的诗文不落窠臼,所作戏曲论著、杂剧,亦有不少超越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徐渭晚年穷困潦倒,主要以卖画为生。《风鸢图诗》现存三十多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他通过对小孩子放风箏的描述,把未来的希望和寄托倾注到儿童身上,也寄寓自身的感慨。
【赏析】
诗人以丰富的想像将诗与画有机地结合起来,诗与画互相补足,饶有生趣。这首诗写放纸鸢前的准备和纸鸢飞上天时的感想,没有直接铺叙放纸鸢的活动,那该是留给画面去交代了。诗人告诉读者,诗的前半部重点写对小孩子放纸鸢前准备活动的描述。诗人并没有全面描绘各项准备活动,只是从其中的一个细节入手,写他们如何努力地编织纸鸢引线。连续三个“搓”字把小孩子们认真而急切的形态表露无遗。缺乏耐心的儿童对这样的单调而费力的劳动不觉乏味,可见他们对放纸鸢是多么的期待。紧接的“够”字,写出他们搓的引线一达到足够的长度,便立即停止工作,那种按捺不住的喜悦和跃跃欲试的心情跃然纸上,彷彿一个个立刻就要跳将起来,把自己的纸鸢放上天去。诗人对儿童急切期盼的心理,把握得十分准确而又刻画得细致入微。最后两句点明诗人思绪的飞扬,画面上的无忧无虑的儿童仿彿是他年少时的身影,他牵着纸鸢,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沉浸在幸福里。不知何时起,严酷的现实击碎了他一个又一个梦想。如今已是垂暮之年,饱经人世沧桑,但他依然对未来存着希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