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浅谈鸭浆膜炎的防治
专业名称 畜牧兽医
指导教师
年5月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1本病概述………………………………………………………………1
1.1病原……………………………………………………………………1
1.2流行病学………………………………………………………………1
1.3临床症状………………………………………………………………1
1.4病理变化………………………………………………………………2
1.5诊断……………………………………………………………………2
1.5.1临诊诊断……………………………………………………………2
1.5.2实验室诊断…………………………………………………………2
2治疗………………………………………………………………………2
2.1西药治疗………………………………………………………………2
2.2中药治疗………………………………………………………………3
3预防………………………………………………………………………3
3.1环境管理………………………………………………………………3
3.2免疫接种………………………………………………………………3
4体会与小结………………………………………………………………3
4.1注意与大肠杆菌的鉴别………………………………………………3
4.2提高用药的针对性……………………………………………………3
4.3加强饲养管理…………………………………………………………4
4.4免疫预防………………………………………………………………4
参考文献……………………………………………………………………4
浅谈鸭浆膜炎的防治
摘要:鸭传染性浆膜炎是我国近二十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感染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2-7周龄雏鸭,死亡率高达80~90%,并因常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严重影响了养鸭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流行病学、病理变化以及预防和治疗等几个方面对该病作了简要的综述.让我们的广大养殖户对该病提高警惕,以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鸭浆膜炎;认识;防治
随着现代育种业的发展以及普通民众对高蛋白的需求,肉鸭在养殖业的地位也越来越大。规模化高密度养殖的发展也带来了疫病的不规律发生,在肉鸭近一个月的周期中传染性浆膜炎是其主要危害之一。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本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引起死亡、体重减轻和淘汰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本病概述
1.1病原
本病病原为鸭疫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芽胞,不能运动,纯培养菌落涂片可见到菌体呈单个,成对或呈丝状,菌体大小不一,瑞氏染色菌体两端浓染,墨汁负染见有荚膜。最适合的培养基是巧克力琼脂平板培养基、鲜血(绵羊)琼脂平板、胰酶化酪蛋白大豆琼脂培养基等。该菌根据琼脂扩散试验分为8个血清型,彼此间无交叉免疫保护性。
本菌对温度抵抗力不强,37℃或室温条件下在琼脂平板上的细菌存活不超过3~4天,4℃下琼脂平板上的细菌可存活1~2周。本菌对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较敏感。
1.2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感染鸭,火鸡、鸡、鹅及某些野禽也可感染。在自然情况下,2~8周龄雏鸭易感,其中以2~3周龄鸭最易感。1周龄内和8周龄以上不易感染发病。在污染鸭群中,感染率很高,可达90%以上,死亡率在5%~70%不等,严重的也可高达80%~90%,这与饲养管理条件的好坏密切有关。育雏舍鸭群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地面潮湿,卫生条件不好,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过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以及其它应激因素等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被细菌污染的空气是重要的传播途径,经蛋传递可能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低温多雨、潮湿寒冷的冬春季节较为多发。
1.3临床症状
最急性病例常看不到明显症状就突然死亡。
急性病例病程为1~3天,常表现为精神沉郁,闭目嗜眠、缩颈、嘴抵地面、腿软、不愿走动,共济失调,眼和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咳嗽,打喷嚏,眼周围羽毛常粘连成“眼圈”,时间稍长见眼眶周围羽毛脱落。排出绿色或黄绿色稀粪。濒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如痉挛、摇头、点头、背脖和伸腿呈角弓反张状,尾部轻轻摇摆,抽搐而死。或者出现阵发性痉挛,在短时间内发作2~3次后死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