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侵权行为负债务者之拒绝履行权及不当得利请求权.docVIP

因侵权行为负债务者之拒绝履行权及不当得利请求权.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据库】民事程序、实体法学参考资料 【文献号】2648 【分类】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4) 【标题】因侵权行为负债务者之拒绝履行权及不当得利请求权 【作者】王泽鉴 【出处】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4)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1 【页号】317—333 【正文】           一、绪说 侵权行为,就其所生之结果言,可分别为二类:一为被害人受有损害,但加害人并未因此获有财产上之利益(损人不利己型),驾车超速撞伤行人即属其例。一为被害人受有损害,而加害人亦因此而获有财产上之利益(损人利己型)。加害人所获之利益,又可分为两类:(1 )债权,例如甲胁迫乙贱卖某画,乙允诺之,甲因而对乙取得交付其画及移转其所有权之请求权。(2)一般财产上之利益, 例如:甲窃取乙之建材修缮自己之房屋,使动产(建材)附合成为不动产(房屋)之重要成分,因而取得动产所有权(参阅第811 条(注:文中法律条文如无特别注明,皆为“台湾现行民法”之规定。——编者注))。于诸此情形,被害人均得向加害人请求损害赔偿(参阅第213条)。惟依第197 条第1项规定:“因侵权行为所生之损害赔偿请求权,自请求权人知有损害及赔偿义务人时起,2年间不行使而消灭,自有侵权行为时起,逾10 年者亦同。”在“损人不利己”之侵权行为类型,被 ──────317页────── 害人之损害赔偿请求权于完成时效后,即归消灭,自不待言。于“损人利己”之侵权行为类型,则发生两个问题: 1.加害人向被害人请求履行其因侵权行为而取得之债权时,如何处理? 2.加害人是否仍得保有其因侵权行为而取得之利益? 为解决第一个问题,第198 条规定:“因侵权行为对被害人取得债权者,被害人对该债权人之废止请求权,虽因时效而消灭,仍得拒绝履行。”为解决第二个问题,第197条第2项规定:“损害之赔偿义务人,因侵权行为受利益,致被害人受损害者,于前项时效完成后,仍应依关于不当得利之规定,返还其所受之利益于被害人。” 关于第198条及第197条第2项规定, 在理论上及实务上仍有若干重要疑义,尚须进一步加以澄清。(注:关于第198条及第197条第2 项规定,目前一般教科书多有论及,惟尚无较详密之讨论。参阅胡长清:《民法债篇总论》,第194页;戴修瓒:《民法债编总论》,第229页;洪文澜:《民法债编通则释义》,第165页;梅仲协:《民法要义》, 第150页;史尚宽:《债法总论》,第217页;王伯琦:《民法债篇总论》,第109页;郑玉波:《民法债编总论》,第205页;孙森焱:《民法债编总论》, 第252页。 德国文献,请参阅Larenz,  Lehrbuch  desSchuldrechts Bd. Ⅱ. Besondere Teil, 12 Aufl. 1981, S. 686; v. Caemmerer, Festschrift für Rabel, Ⅰ, 394f=Ges. Schr.  Ⅰ270ff; Seifert, NJW 72, 1939.)为便于讨论, 试举一例说明之:某甲于1978年2月1日向乙出版社订购“诺贝尔文学奖全集”30册, 价金3万元。甲先付款1万元,取书10册,约定3个月内,出齐全书,再付余款。甲于同年4月1日发现该全集品质恶劣,且逾期未出书,经确定受乙诈欺,碍于情面,未为撤销。1980年5月1日,乙向甲表示,诺贝尔文学 ──────318页────── 奖全集已出齐,请求支付2万元取书。试问: 1.甲得否依第198条之规定拒绝乙之请求?倘乙于1979年5月1 日即通知甲付款取书时,乙得否拒绝履行? 2.甲得否依第197条第2项之规定,向乙请求返还其已支付之价金?       二、被害人拒绝履行之权利 (一)撤销权因除斥期间经过而消灭 在上举“诺贝尔文学奖全集”之例,甲与乙1978年2月1日所订立之买卖契约系有效成立。出卖人乙负有交付其书并使买受人甲取得其所有权之义务(第348条), 买受人甲负有受领买卖标的物及支付价金之义务(第369条)。据上开案例之认定事实,甲订立买卖契约, 系受乙之诈欺,此虽尚不影响买卖契约之效力,惟因被诈欺而为意思表示者,表意人得撤销其意思表示(第91条)。意思表示之诈欺应于发现诈欺情事1年内为之,但自意思表示后经过10年,不得撤销(第92条)。 法律行为经撤销者,视为自始无效(第114条第1项),债权人之债权因而消灭,债务人自始无给付之义务,债权人不得请求,自不待言。惟在上开案例,买受人甲于1978年4月1日明知受诈欺之情事,碍于情面,经过1 年未为撤销,其撤销权因除斥期间经过而消灭,故乙基于买卖契约对甲所取得之价金债权,依然存在。

文档评论(0)

180****02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