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例研究 第113条.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据库】民事程序、实体法学参考资料 【文献号】2633 【分类】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4) 【标题】第113条(注:文中法律条文如无特别注明, 皆为“台湾现行民法” 【作者】王泽鉴 【出处】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4)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1 【页号】59—81 【正文】      一、绪说 第113条规定:“无效法律行为之当事人,于行为当时, 知其无效或可得而知者,应负回复原状或损害赔偿之责任。”又依第114条第2项规定:“当事人知其得撤销或可得而知者,其法律行为撤销时,准用前条之规定。”关于此二条(项)规定之规范目的及存在价值,夙有争论。多数学者认为系属赘文,(注:胡长清:《民法总论》,第374页; 李宜琛:《民法总则》,第336页;王伯琦:《民法总则》,第202页;李模:《民法总则之理论与实用》,第237页; 洪逊欣于其《民法总则》(1976年修订初版)第523页谓:“第113条规定并无适用之余地,立法论上宜予废止。 ”认为有适用余地者有:史尚宽:《民法总论》, 第523页;郑玉波:《民法总则》(1982年修订初版),第327页;施启扬:《民法总则》(1982年9月初版),第319页。)惟“最高法院”数著判例(判决),明白肯定其适用性。此次总则修正,仍保留此二个条文,未加变动,似亦承认其存在意 ──────59页────── 义。(注:作者曾参加“法务部”“民法”研究修正委员会总则之修正工作,与会人士对此条文并未作详细讨论,即决定维持不变。) 法律行为之无效或撤销,系“民法”上之基本制度,其所生非法律行为上之效果如何,关系当事人利益至巨,判例学说见解不一,“最高法院”未斟酌学者之论点,学者对实务上之立场亦未重视。 (注: 第113条,系属赘文,系学者通说。“最高法院”在其所有判决中, 均未对此表示意见,亦未强调所以独排众议仍适用本条规定之理由。总则教科书论及第113条时,均未征引“最高法院”判决, 加以整理分析及检讨。实务与学说未能交流沟通,实属憾事,此为法学进步之重大妨碍,诚值重视。)此种在法学研究上常见之“各说各话”,对法律之发展与进步,甚有妨害,似有检讨、反省之必要。 关于第113条之解释适用,(注:为行文方便,本文以第113条(法律行为之无效)作为讨论对象,第114条第2项(法律行为之撤销),多省略之。)首须阐明者,系其所谓“回复原状或损害赔偿”究指何而言,此直接涉及到本条之性质及规范功能,应先行说明。 按“民法”规定称“回复原状”者,有第259条,即解除契约时,当事人双方负回复原状之义务;应返还之物有毁损灭失,或因其他事由,致不能返还者,应偿还其价额。至于“损害赔偿”,旨在填补因某种原因事实(例如债务不履行或侵权行为),于其他之财产或其他之法益所生之不利益,并以回复原状为原则(第213条)。在“现行民法”上,以“回复原状或损害赔偿”平行并称者,除第113条外,似无其例。 故其意义如何,殊不明确,可有三种解释: 其一,回复原状或损害赔偿,各有所指,其对象不同。 ──────60页────── 其二,回复原状系属原则,其不能回复原状者,应负损害赔偿责任。 其三,所谓“回复原状”或“损害赔偿”,均系指损害赔偿而言,回复原状无非是损害赔偿之方法而已。 以下拟就“最高法院”历年判例及判决,分析检讨第113 条所谓“回复原状”、“或损害赔偿”之意义及规范功能。以下所征引之判例及判决多录全文,虽增篇幅,但可免查稽之劳,便于说明也。   二、回复原状:所为给付之返还 (一)判决 1.1960年台上字第1597号判例:第113 条(回复原状)与解除契约性质之不同 (1)判决理由 本件原审以被上诉人于1956年6月16日, 就其所有坐落台北县万里乡嵌顶脚村矿区市旧中层斜坑一脚塔尾之一部分矿区,与诉外人吴元订立采矿权契约,至1957年10月28日,吴元将该契约上之采矿权让与上诉人,经被上诉人同意,仍按原约就所产生煤炭照售价13%抽成给付被上诉人,因认被上诉人既享受抽成之利益,即系私将矿业权出租,依“矿业法”第109条第1款规定,其契约无效,对于被上诉人所主张“矿业法”第109条第1款系指整个矿业权而言,上诉人受让之部分开采工作契约并无整个矿业权出租之记载,于法即无违背云云,不予采取。但又谓被上诉人以上诉人有违原约第2、3、10、11各条, ──────61页────── 已与之解除契约,诉求确认契约不存在,其真意即主张契约所订采矿权不存在,并请求上诉人将矿区内所有机械设备拆迁,停止一切开采工作,自属有理等语。是原审既然认本件契约为无效,而又谓被上诉人基于契约解除所

文档评论(0)

180****02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