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5年14考);知识点一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一个趋势:从封闭到开放,逐渐文明化和走向世界。
两个原因:中国历史的巨变,西方文明的冲击。
三大阶段:近代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
四大内容:衣、食、住、习俗。;【新史观解读】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史观;史观;(1)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传承已久的服饰等级制度,孙中山设计中西合璧的中山装,意在体现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苏式服装成为时尚选择。
(3)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发展,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蓝、绿、黑、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式样、颜色比较单调。
;史料一 今之辫服,牵掣行动,妨碍操作,游历他邦,则都市腾笑,申申骂予;于时为不宜,于民为不便,稍窥世变者,已熟察而稔知之矣。
——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史料二 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中国近代史》;史料三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4)政府政策的影响。(民国政府、新中国初期、新时期以来);;;5、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产生的双重影响; (2)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产生哪些影响?;答: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1.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2.光绪年间的《嘉善志·风俗类》记载:“乾嘉时风尚敦朴,咸同而后染苏沪风气,城镇尤甚,男女服饰厌旧喜新。”这反映出当地( )
A.思想观念完全西化 B.服饰等级之别消失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传统习俗受到冲击;3.以下服饰图中,反映了近代中国女子最具代表性的服饰的是( )
;知识点二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大众传媒的变迁;2.大众传媒的变迁;【轻巧识记】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可归纳为
“一、二、三、四”
一个冲击:西方三次工业革命。
两个特点:半殖民地性、发展不平衡性。
三种通讯方式:电报、电话、互联网。
四种交通工具: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1)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
(2)技术:引进——自制自研。
(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4)对象:逐渐平民化、普及化。
(5)进程:先慢后快。
(6)种类:涉及海陆空三个方面。 ;(1)近代中国交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2)近代中国通讯事业: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2)作用
①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②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③为夺取近代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娱乐大众、传播新知。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专业性报刊,有利于促进新知识的传播。;(1)特点:
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2)影响: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答:富尔顿的蒸汽汽船和史蒂芬孙的火车机车。;1.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