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营销渠道案例与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市场营销渠道案例及分析 TCL 与飞利浦渠道联姻 事件: TCL 牵手飞力浦 2002 年 8 月 22 日飞利浦与 TCL 集团在上海共同宣布:两大品牌公司即日起在 中国五地的市场进行彩电销售渠道的合作。根据双方协议, TCL 将利用其销售 渠道及网络优势在国内五地的市场独家销售飞利浦彩电。 这是继海尔与三洋、 TCL 与松下、海信与住友之后,国内家电企业又一次 与跨国公司达成销售渠道上的合作。 一方面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日益重视, 开始 借助中国家电企业的渠道优势进一步渗透; 另一方面, 中国企业已经进入需要加 速向国际市场扩张、以稳固自身竞争力的阶段。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总裁用 两“ 厢情愿的婚姻 ”来形容与 TCL 的合作。 飞利浦表示,由于对中国二级市场的渗透力不从心,与 TCL 的最初合作将限 于广西、贵州、江西、安徽和山西五地。此前,飞利浦一直把主要精力投放在一 级市场。 TCL 则在此前就一直未曾放弃与飞利浦合作的努力。早在 2001 年夏 天 ,TCL 总裁李东生就曾亲率人马赴飞利浦总部,许诺放开渠道,为跨国公司提 供在中国的分销服务。 在李东生看来, 国内彩电、 手机业的兼并是一两年内的趋 势。与跨国公司合作,就有了使用其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国际分销渠道、元器 件采购方面的优势,即引进了 TCL 国际化操作的外部动力。 飞利浦与 TCL 在中国的彩电市场都是重要品牌, 双方认为, 在现今全球经济 一体化的大形势下, 合作将更有利于联手对外竞争, 双方之间正在进行的渠道合 作新尝试 . TCL 牵手飞利浦意味着什么? 新的渠道力量即将形成 TCL 牵手飞利浦标志着 TCL 正在由传统的工厂型企业向渠道型企业转变; TCL 的渠道正在蜕变为专业的渠道运营商和独立的利润中心;制造商的渠道完 全可以当作产品来做, 将自己的强势网络资源包装上市, 去截获其它制造商的渠 道利润;相对国美、苏宁等超级终端,另一股能够抗衡它们的强大的渠道力量, 可能将会在制造商中诞生。 当然, TCL 的渠道并不是要变成传统意义上的终端卖场,它在追求的是一种 新型的渠道组织和管理运作商,也就是说,未来的 TCL 渠道型企业的渠道,可 能包括连锁专卖等卖场,也会包括上游的分销体系,等等。 此次合作背后又隐藏着些什么? 飞利浦之所以会在原有的销售体系之外另起炉灶,是和飞利浦 10% 的市场份 额已滑落到 6% 的市场境遇等等原因有着直接关联的。可它为什么会找一个制造 商来行使传统销售商的职责呢? 就目前市场来看,除了国美等卖场型渠道商之外,还找不到几家具有 TCL 、 海尔、长虹等制造商般的广域市场能力; 制造商与制造商之间的企业文化、 赢利 理念更具有兼容性和趋同性;借制造商的 网“”进行合作,还可以方便的以此为纽 带和基础,在资本、技术等领域进行更多的交往。 飞利浦为什么找 TCL 显然,这是和 TCL 的自有渠道优势相关的。 说到 TCL 的渠道,这还得追溯到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 在 1996 年,TCL 率先推进了自有渠道的建设, 在短短的两、 三年当中, 它就在全国设立了 5 个区 域管理中心, 27 个分公司, 170 个经营部, 20000 多个销售网点,建立起了一 个触角广及二三线市场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