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两首课件 .ppt

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两首课件 .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进读者 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最后的诗篇》等。 读课文,完成—— 1、给生字词注音,标注自然段。 2、课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3、全文写了“我”变成金色花后和母亲几次嬉戏? 知识探究: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在中国,人们喜欢用花比喻儿童,在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孩子想象成一朵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的可爱。金黄的色彩正是反映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朵,而花朵也惠及人们,正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 三次嬉戏: 妈妈 1、祷告时 2、看书时 3、到牛棚 孩子 散花香 投阴影 现原形 知识探究: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金色花不让妈妈知道?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亲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的夸奖,只求妈妈生活更加温馨。 知识探究: 3、文章第8自然段。“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是妈妈在骂孩子吗?为什么? 不是在骂孩子。因为母亲一天没看见孩子非常着急,突然见到孩子,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起来。这是似怪实爱的表现。 说一说: 课文中的孩子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快乐 活泼 可爱 调皮 善良 课文中的妈妈是怎样的一位妈妈? 沉静 善良 慈爱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发生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母亲“捉迷藏”,构成了一幅幅耐心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总结: 泰戈尔说过:天空不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我怕已飞过。真正的爱。是无需用语言去表达的。佛说:一花一世界。一朵金色花的绽放,那优美的姿态,那淡淡的芬芳,那小小的身影,便是世界最深情的语言,便是爱最真挚的诠释和体现,所以说:花开无声,大爱无言。 荷叶 母亲 请找出文中你感受最深或你比较喜欢的一个语段,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读一读,说说你的喜欢的理由。(如修辞、用词生动、写作的手法、流露的情感……)。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了解散文诗: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荷叶·母亲》 匿笑 花瓣 沐浴 祷告 嗅到 罗摩衍那 膝上 nì bàn mù dǎo xiù mó yǎn xī 读 准 字 音 你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你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吗? 母亲节的时候,你给妈妈送过礼物吗? 你知道妈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 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是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即是托物寄情的写法。 写法探讨: 冰心 主题:歌颂母爱、童真、自然 1、题目是“荷叶·母亲” ,荷叶何以让作者想到母亲? 2、找出文中集中感受到母爱的句子?它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找出文中集中感受到母爱的句子?它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 对母亲感激、赞美之情 朗读探究: 用怎样的语气语调去读? 舒缓地、饱含深情地 品读:读出文字背后的滋味 请用这样的句式来说: “我喜欢(感动) 因为……”或“我对 很有感触,它体现了……”。 探究感悟: 1、文章主要写“雨中三次看到红莲”,红莲的形态如何变化的呢?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作者的心境又是怎样? 2、引起作者情感波澜的是第几次看到的画面?作者由此想到了什么?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3、齐读最后一段,“心中的雨点”指什么?如何理解这段话?”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文中写到作者三次看红莲,红莲的样子、当时的环境、作者的心情各怎样? 开满亭亭 繁杂的雨 浓阴的天 烦闷 左右欹斜 无依无靠 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不适意 徘徊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雨肆意的下着 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 红莲 环境 心情 一写看红莲 二写看红莲 三写看红莲 荷叶护莲图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古田张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