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以陕西为例.PDF

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以陕西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以陕西为例 汇报人:谢 刚 作 者:谢 刚 李世平 单 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015/12/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提纲 1 研究背景 2 文献回顾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 实证分析 3 政策启示 2015/12/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背景 理论背景 •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大量国内实证研究表明,土地要素投入对于 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贡献(毛振强和左玉强,2007 ;丰雷等,2008 ; 姜海等,2009 ;毛振强等,2009 ;赵可等,2010 ;李名峰,2010 ; 喻燕和卢新海,2010 ;叶剑平等2011 ;李鑫等,2011 ;谭术魁等, 2012 ;岑树田和李晔,2013 ;王建康和谷国锋,2015 )。 •然而,土地利用结构究竟对经济增长是否有作用,国内外研究却很少 涉及。 现实背景 •伴随着高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我国农用地面积不断下降,建设 用地面积不断上升。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15/12/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问题提出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是否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陕西11个市区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 工具变量法、差分GMM法,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 结构的匹配程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作用。 第一产业的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 的负向作用,第三产业的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对经济增 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第二产业的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 程度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显著。 2015/12/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国内外研究回顾 国外研究 国外的文献主要侧重于从理论方面探讨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 •从古典经济学派到19世纪7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派,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在 经济理论中的重要性不断下降。在这些经济学研究范式中,技术、资本 、劳动、知识等要素被看成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而土地的贡献 往往被忽略,往往将其并入资本要素内。 •一些著名的经济增长模型,如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哈罗德-多马模 型、索洛模型以及阿罗模型等,均没有将土地要素单独列出。 •Nicholes (1970)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基础上构建出包含土地要素的经济 增长模型;Rhee (1991)建立了一个包含土地要素的两级迭代模型,土 地要素开始被引入模型进行单独分析。 2015/12/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国内外研究回顾 国外研究 •Meadows ,Randers and Behrens (1972)提出了资源约束的“增长阻力” 理论,认为土地与其它自然资源一样,存在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 •Nordhaus (1992)将自然资源纳入生产函数,估算出美国自然资源的增 长阻力约为0.0024,其中大约1/4 的阻力来自于土地的有限供给。 •Romer (2001 )在Nordhaus (1992)研究的分析框架上,通过扩展索洛 模型构建了一个“增长阻力”的基本分析框架,为土地“增长阻力”的 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5/12/8 西北

文档评论(0)

zhaojf9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